《大日經》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的略稱,七卷,唐中天竺善無畏共一行譯。經文自說是大日如來在金剛法界宮為金剛手秘密主等所說,此經開示一切眾生本有的淨菩提心所持無盡莊嚴藏的本有本覺的曼荼羅,並宣說能悟入這本有淨菩提心的身、語、心三密方便。

  全經一共三十六品:一、《入真言門住心品》,統論一經的大意,闡明三句、八心、六十心、三劫、十地、六無畏、十喻等教相,而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三句為中心。一經所說不出這三句法門。更以"菩提"即是"如實知自心",眾生自心即一切智,須要如實觀察、了了證知。從因到果,皆以無所住而住其心。二、《入曼荼羅具緣真言品》,廣說修真言行者所必須具足的擇地造壇等外緣和灌頂護摩加持等法。三、《息障品》,說修真言行人淨除內外障難的方法。四、《普通真言藏品》,說金剛手秘密主及普賢菩薩等曼荼羅海會諸尊的真言,又阿字是一切諸真言心,在真言中最為上妙。五、《世間成就品》,說成就世間悉地的行法,有四種念誦(心想、聲、句、命息)和三月念誦等。六、《悉地出現品》,說成就出世間悉地的行法,有三月念誦和四種阿字門等。七、《成就悉地品》,闡明內心的悉地及修證悟入的方便。八、《轉字輪曼荼羅行品》,說旋轉觀誦陀羅尼的字輪而成曼荼羅的行法,其中闡明阿字門是世間出世間的慧命,轉阿字的種種功德。九、《密印品》,說一百三十九種印契,顯示諸佛的身密。十、《字輪品》,說字輪法門,從阿、娑、嚩三字轉生迦、遮、吒、多、波……等字的觀修方法,顯示諸佛的意密。十一、《秘密曼荼羅品》,說真言行者入秘密曼荼羅的行法,又三種灌頂、五種三昧耶等。十二、《入秘密曼荼羅法品》,說能入秘密曼荼羅的方便。十三、《入秘密曼荼羅位品》,說所入眾生內心本有的曼荼羅。十四、《秘密八印品》,說已灌頂者應持誦的"大威德印"等八種印契真言。十五、《持明禁戒品》,說持明者在六個月持誦智間所應當護持的禁戒。十六、《阿闍梨真實智品》,說阿闍梨要具有的真實智。十七、《布字品》,說迦字等三十四字的布字觀法。十八、《受方便學處品》,說大乘菩薩所應當護持的方便禁戒。十九、《說百字生品》,說從百光遍照真言的暗字出生百字輪,破無智的愚昧。二十、《百字果相應品》,說修百光遍照三昧所得果和定慧相應能作諸佛事。二一、《百字位成品》,說由百光遍照三昧成就瑜伽,更以觀空實的智慧方便,觀意生曼荼羅。二二、《百字成就持誦品》,說修百光遍照三昧成就三十二相、八十隨好的持誦法。二三、《百字真言法品》,說於百光遍照三昧,以阿字加持,則能具足眾德,普攝一切佛法,所以阿字即是本尊。二四、《說菩提性品》,說菩提性週遍法界,等於虛空,即是阿字門,即是一切智的住處。二五、《三三昧耶品》,說發心、智、慧、佛、法、僧、法、報、應身三平等法,由此觀安住無相菩提。二六、《說如來品》,說如來、菩薩、正覺等義。二七、《世出世護摩法品》,說護摩有世、出世間種類分別,以及內外護摩各種行法和意義。
  二八、《說本尊三昧品》,說本尊有字、印、形像三種標相。乃至由有想無想的觀緣,而成就有相無相的悉地;應當離一切想,住於悲想。二九、《說無相三昧品》,說遠離諸世間外道等所計諸相的無相三昧。三十、《世出世持誦品》,說持誦世間出世間真言,有聲、作意、出入息、三摩地四種念誦等法則。三一、《囑累品》,說此大乘密教,只限授與志求勝事乃至聞法歡喜而住等標相的佛弟子,令法久住。以下是供養念誦三昧耶法門:即三二、《真言行學處品》,說供養及念誦曼荼羅海會諸尊的三密行法及修此三密法所應當護持的戒法(即止持戒)。三三、《增益守護清淨行品》,說修作禮、出罪等九方便及五個印明等清淨行(即作持戒)。三四、《供養儀式品》,說供養曼荼羅海會諸尊的儀式作法。三五、《持誦法則品》,說觀緣本尊的三密成就悉地的法則,有四支禪門及有相、無相兩種念誦門。三六、《真言事業品》,說對諸佛菩薩等供養及迴向發願等事業。七卷三十六其中,前六卷三十一品是本經,後一卷五品是供養法,前後本不同部,後來卻合為一經。前六卷,善無畏於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在洛陽大福先寺譯出,寶月譯語,一行筆受,原本是沙門無行在北印所得。第七卷,善無畏於開元十三年(725)譯出,原本有說是善無畏自己從印度帶來,有說是善無畏所譔。前六卷沒有異譯,第七卷有菩提金剛(依《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十四:此即金剛智的異名)譯本,題作《大毗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

  在此經漢譯大約三十年後,西藏也有譯本,譯人是印度僧戒王菩提和西藏譯官德積,分為內外兩編。其中內編和漢譯的前六卷相當,內容也大同小異,但品目的廢立和次第互不相同。漢譯第十三、十四兩品,在藏譯中次第顛倒;第二十八到第三十品,藏譯放在第七品之後;又第六品併入第七品,第三十一品併入第二十七品;只有二十九品。兩譯的文字也有出入。其次,藏譯《世出世護摩法品》之後,有《息災護摩儀軌》等七品,稱為外編,因此全經也有三十六品。但藏譯外編,漢譯全缺;而漢譯第七卷供養法,藏譯也全缺。此經的註疏,藏文譯傳的有佛陀瞿呬耶撰《毗盧遮那成道經疏》等數種。
  漢文本有一行撰《大毗盧遮那成佛經疏》,據說是一行筆記善無畏口說的秘義而成。草本題作《大毗盧遮那經疏》,二卷,智儼、溫古修正本題《大毗盧遮那經義釋》,十四卷(註釋有遼覺苑撰《大日經義釋浪秘鈔》十卷)。佛陀瞿呬耶、一行兩疏都是註釋此經前六卷的,第七卷有新羅不可思議撰《大毗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二卷。日本東密、台密,都極重視此經,重要的註疏有空海的《大日經開題》七部七卷,圓珍的《大毗盧遮那經指歸》、《大毗盧遮那成道經心目》各一卷,實範《大經要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