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luan
南北朝僧人。淨土宗的先驅。姓氏不詳。山西雁門(治所在今山西代縣)人。少年出家。對《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與佛性學說頗有研究。因讀《大方等大集經》,感詞義深密,難以領會開悟,發心為作註解,因患病未竟。病後,又感人命危淺,死歿無常,欲先學長生之術,而後再學佛法。遂往江南向陶弘景求仙術。弘景授以「仙經」。北歸途中,曾為梁武帝宣說佛性義,梁武帝推崇備至,尊他為北方肉身菩薩。途經洛陽遇菩提流支,問佛法中有勝此仙經之長生不死法否?菩提流支答以此土仙法,縱得長生,亦屬暫時不死,畢竟歸於生死輪迴。乃授以《觀無量壽經》,他大喜拜受,遂焚陶弘景所授之「仙經」,專事淨業。東魏孝靜帝重其志尚高德,稱他為「神鸞」,敕住并州(今山西太原)大岩寺,晚年又移往石壁山(今山西交城境內)玄中寺,弘通淨土法門。著有《調氣論》、《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簡稱《往生論註》)、《略論安樂淨土義》、《讚阿彌陀佛偈》等。在《往生論註》中,他依龍樹的《十住毗婆沙論·易行品》建立難行道和易行道。認為在五濁惡世沒有佛出現的時代,要求修得不退轉地,是難行道;以信佛的因緣,憑藉阿彌陀佛的弘誓大願,願生淨土,即入大乘正定之聚,臨終決定往生淨土,是為易行道。這種堅持專稱佛號,憑藉他力往生的淨土法門,深為後世所推重,而得以傳世。曇鸞後成為日本淨土真宗所立「三國七祖」的中國三祖之一。(正果)
佛弟子文庫 > 中國大百科全書 > 正文
(名數)又名四階成佛。小乘佛之成道有四階:一三阿僧祇劫之萬行,二百大劫之相好業,三最後身斷下八地之惑,四坐於...【阿羅漢向】 四向之一。不還之聖者,進斷餘殘之煩惱而向於阿羅漢果者。見《俱舍論》卷二十四。...即為供養佛而散放供物之意。例如散布花,稱為散花;散布米,稱為散米;散布紙、金錢,稱為散紙、散錢。又祭拜亡者而...(術語)厭世間,求出離也。止觀五曰:設厭世者,玩下劣乘。攀附枝葉,狗狎作務。敬獼猴為帝釋,宗瓦礫是明珠。此黑...【饕餮】 p1463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頁云:饕餮者:謂希望未來所得受用事故。 二解 法蘊足論八卷十五頁云:云何饕餮?...【界有三種】 p0866 瑜伽九十六卷三頁云:界有三種。一者、色界,二者、無色界,三者、滅界。...(雜語)又作雨華。大同坊雲花寺,大歷初,僧儼講經,天雨花,至地咫尺而滅。夜有光燭室。敕改為雲華。見酉陽雜俎。...梵名 Digambara。又作裸體派、空衣派、空衣外道、露形外道。印度耆那教派別之一。西元一世紀時形成。主張耆那教徒不...(儀式)諷經供僧也。...(術語)於菩薩四加行中暖位所得之禪定也。明為無漏之慧,為初得無漏慧前相之禪定,故名明得定。唯識論九曰:依明得...謂正直之言語。阿毗達磨集異門足論卷十載有四聖言,即:(一)不見言不見,(二)不聞言不聞,(三)不覺言不覺,(四)不知...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為了隨順中國傳統文化的名諱、禮儀,中國佛教僧人的稱謂也很複雜。 法名: 從出家那天開始,剃度師父就給你取法名,...
我們一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在一種強大力量的推動下,在生活的軌道裡轉開了:上學、考試、陞學、就業、婚配、生兒育女...
餘昔游海門,登妙高峰,入無際三昧,入楞伽室。睹東坡老人代張方平手書《楞伽經》,與佛印禪師留作金山常住。是時舉...我們想靠自身修行得到正定聚是很難的。正定聚是十信位破一品無明,才能夠達到正定聚。在這個正定聚以前,不定聚和邪...
問: 印光法師十念法,是十口氣念佛還是念十聲?臨終十念是十聲念佛嗎? 宏海法師答: 首先講臨終念佛,如果按照經...問: 請教法師,《了凡四訓》消業障,福報現前,做得很成功,為什麼我跟他一百八十度相反呢?皈依佛法僧三寶已經十...
據近代學者考證,歷史上對風水最早下定義的是晉代的郭璞,在其著名著作《葬書》中有言: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問: 小女現年廿二歲,矢志不嫁,吃素念佛,業已數年。今春其母亡過,伊哀思篤切,數日不進飲食。後經弟子囑其為母...
曇鸞(476~542)
【中國大百科全書】
上篇:太虛(1889~1947) | 下篇:曇無讖(Dharmaksema 385~433) |
【住於佛住】 p0662 佛地經論二卷二頁云:住於佛住者:顯示世尊觀所調化殊勝功德。謂住大悲,晝夜六時,觀世間...
四階成道
阿羅漢向
散供
厭世
饕餮
界有三種
雨花
天衣派
諷供
明得定
聖言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藏經】肇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中國佛教僧人的稱謂

【推薦】在繁忙中就實現最大的自在

萬法一幻叢,死生一幻場
舍利弗的眼珠

「十念法」到底怎麼念
你念佛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