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弟子文庫 > 佛教故事 > 正文
昨日是佛門泰斗本煥長老105歲壽辰,弘法寺舉行賀壽盛宴。 本老的徒子徒孫特地趕來為老和尚祝壽,來自海內外的3000多...
印光大師教我們,佛法從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懺公師父更常提示我們:「竭誠...
一、承遠大師的生平 承遠大師(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俗姓謝,四川綿竹縣人,出家前學道於成都唐禪師(處寂禪師)...
(一)由禪入淨的實踐 圓瑛大師,福建古田縣人,十九歲於鼓山湧泉寺拜增西和尚為師。二十一歲從福州到江蘇常州天寧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圓寂前一個多月,當時上人已預知時至),八十五歲高齡的悟道大和尚,親臨浙江東陽...
明末清初時,有見月律師,傳三昧老人衣缽,繼主千華(即寶華山)專事宏律。三昧老人,從行門入手,一生持律謹嚴!臨...一代大德上廣下欽老和尚,大家讚譽他是佛教界的國寶,他老人家九十五歲往生前兩天所拍的照片,目光依然炯炯有神!在...悲華經卷第一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六祖大師法寶壇經...三國時,呂布與劉備交惡,用武力趕跑了他,這還不令他解氣,想找個文筆好的人,再寫信辱罵這個織席販履的大耳賊,以...一位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打了個噴嚏,唾沫星子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身上。小公務員急忙向將軍道歉,將軍回說不要緊...如果一味沉浸在煩惱之中,就會無暇顧及其他,沒有心情體會其他感覺。而如果明白,時間可以沖刷掉一切煩惱,人生就會...茶陵郁山主有一次乘驢度橋,驢子踏上橋板時忽而失足跌了下去,郁山主突然間覺得整個身心孤明歷歷,所有世俗的塵垢妄...雲岩禪師正在編織草鞋的時候,洞山禪師從他身邊經過,一見面就說道: 老師!我可以跟您要一樣東西嗎? 雲岩禪師回答...人類有一點點的善性善行唯恐人不知道,有一點點的惡性惡行唯恐人知道,所以都隱藏起來。平常看不出來,一有了機會就...
釋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園精舍時,有一天早晨,世尊著衣持缽,與大比丘僧五百人及阿難,一起進入城中托缽乞食。...十三階住位之意。又作十三行。即菩薩從因至果之行位,可以十三階類別之。菩薩地持經卷九載,菩薩十二住攝一切住與一...(術語)不立文字祖祖本傳之禪也,對楞伽經所說之如來禪而立此稱。即以如來禪為教內未了之禪,以祖師禪為教外別傳至...問: 我是銷售醫療器械的,利潤大,有時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寬見法師答: 在做一個(不是邪命的)行業的時候...
至於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一、 素食是佛教的優良傳統 素食與人體的健康有極密切的關係,但它並非起源於佛教,也非佛教徒單獨提倡。從古到今,...
又是一季天藍草綠時,孩子頑皮的天性又將導致數不清的昆蟲死於童稚之手,身形再微小也是一條命,不能隨意傷害,家長...
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實際上就是個大染缸。如果我們沒有發出懇切地修道之心,在這裡熏習我們的大多數都是不好的東...
這個精魅是怎麼回事呢?它的本來面目是一個動物,但是一般的動物明瞭性都是很暗鈍的,這個動物很特別,它過去做人的...問: 末學如何來找到解行並重,世界法物質的累加與出世界法中物質遞減的平衡點? 大安法師答: 你這個術語還很專業的...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蓋從無始劫以來,迷而不覺,今一旦知愧,已是三四十歲。若更因循,更有百年,亦頃刻而...我們因無明的煩惱沒有斷,俱生我執堅固,會有什麼清淨啊!有什麼慈悲啊!有什麼無我啊!我們內心朋從爾思的大多還是...
明白人生道理,處之安然,幸福自是可得。不因愚癡無知而失足,不因妙法不學而錯敗,不因邪思而亂志,不因心薄而輕行...
我們已經聞到佛法了,無論老小,都趕緊修行是要緊,要放下身心來修行。修行大家都想說修行快一點,有什麼辦法以最快...
世間的人之所以貪財,因為財富是安全的保障,是身份、地位的陪襯。古人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可見拜金主義也非自今日...
【佛學漫畫】玄奘大師
貓砍大畫 2023/10/24
上篇:【佛學漫畫】鑒真大師 | 下篇:醫院是個好地方 |

紅花兩朵插牛頭,辛丑新春應屬牛。 祝你今春耕種好,風調雨順慶豐收。 豐子愷的這幅《慶豐收》,畫中的小牛憨態可掬...
本煥老和尚喜慶105歲壽誕

聖人的血淚

承遠大師生平及淨土思想

圓瑛大師禪淨雙修的思想

悟公上人《大智禪寺開示》

見月律師的克苦精神
廣欽老和尚傳奇一生
【大藏經】悲華經
【大藏經】【註音版】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
【大藏經】【註音版】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仁心的力量
瀟灑人生
時間會帶走所有煩惱
我有神珠一顆
要眼珠
賣棉偷金

佛腳被刺的宿世因緣
【佛教詞典】十三住
【佛教詞典】祖師禪
銷售行業不免要打妄語,怎麼受五戒

念佛為主,持咒為輔
惟賢長老:佛教對素食傳統形成與發展影響

教育孩子切勿傷害微毫物命

熏習這顆念佛的種子

十二時中,障礙修行人所對應的十二種動物
如何找到出世與入世的平衡點

學道惟貴痛切,一刻不可放過
大安法師:做不到的就全交給阿彌陀佛

大福自有妙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