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腳被刺的宿世因緣

釋迦牟尼佛住止在王舍城的竹園精舍時,有一天早晨,世尊著衣持缽,與大比丘僧五百人及阿難,一起進入城中托缽乞食。在托缽途中,有一片木質堅硬的破木,長尺二,散落在路邊。當世尊經過時,破木如木槍一般,立於佛前。佛便思惟:「此是宿緣,我自作是,如今自當承受果報。」眾人聞見,紛紛圍觀,都覺得非常驚愕。佛又思惟:「我今將示現償還宿世因緣果報,使大眾深信因果殃對,不敢造惡。」

於是,佛踴身躍於虛空當中,離地一刃高,木槍亦追逐佛,高一刃,立於佛前;佛又往上二刃、三刃、四刃乃至七刃,槍亦隨著上七刃;世尊又往上高一多羅,槍亦高一多羅;乃至佛往上高七多羅、七里、十里、一由延、七由延,槍皆亦隨之而上,始終立於佛前。

佛於空中化作厚六由延、縱廣十二由延之青石,佛立於厚青石上,槍便穿石而出,立在佛前;佛又於空中化現縱廣十二由延、深六由延之大水,佛立於水上,木槍亦穿過水,立於佛前;佛又化現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之巨大火焰,佛立於火焰上,木槍依然穿過火焰,立於佛前;佛又化現縱廣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之大旋風,並立於風上,木槍則從傍邊斜來,立於佛前。

佛更上升至四天王宮殿中住,槍亦上四天王宮殿,至佛前立。佛又上至三十三天,上壁有方一由延之琉璃石,佛立於琉璃石上,槍亦追逐而來,立在佛前。佛離開後,四天王相告:「佛畏此槍,但此槍追逐不放。」皆共不悅而去。乃至佛到焰天、兜率、涅摩羅他、婆羅尼蜜、梵天,木槍亦追逐而至,立於佛前。諸天人皆相互議論:「佛畏此槍,舍走,但此槍追逐不放。」

世尊便向梵天說己宿緣。世尊次第從梵天、婆羅尼蜜、涅摩羅他、兜率、焰天、三十三天、四天王等諸天一一而下,所過諸天,皆為其說己宿緣,直至王舍城,木槍亦追逐而下,佛也為王舍城人說自己的宿世因緣果報。

佛與比丘僧出城欲返精舍,木槍亦跟隨佛身後,眾人也跟隨著佛出城。佛問大眾:「你們要去何處?」眾人回答:「我們想跟隨如來探此因緣。」佛告訴眾人:「你們各自還家吧!如來自知時節。」阿難問佛:「如來為何遣眾人返家?」佛告訴阿難:「若眾人見我償還宿緣的狀況,一定會難過得昏厥倒地。」阿難默然不語。

世尊回到竹園精舍,即命眾比丘各自回寮房,阿難也不例外。眾比丘與阿難各個受教回寮。世尊獨自於住處思惟:「此是我過去宿緣,自造惡業,必須償還。」即取大衣,折成四疊,在座位上端身正坐。然後佛伸出右足,木槍便從腳背刺穿腳掌,再穿入地板,漸次穿過深六萬八千由延的地輪、深六萬八千由延的水輪,再至高六萬八千由延的火輪,木槍此時才被火輪之火燒爛。此時,大地六種震動,阿難及諸比丘各自心念:「今此大地震動,必定是木槍已刺傷佛腳。」

佛腳被刺的痛是苦痛、辛痛、疼痛、斷氣痛等劇烈之痛。阿難至佛居所探望,見佛腳被槍刺穿的傷口,當下昏倒在地。佛以水噴灑阿難使阿難甦醒。阿難起身,頂禮佛足、摩拭佛足,涕泣不止的說:「佛以此腳,行至樹下降魔,上至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世尊金剛之身,是什麼因緣,竟然被這麼小的木片傷成這樣?」

佛告訴阿難:「阿難!且止,勿再憂愁哭泣。世間因緣果報,輪轉生死,而有此苦患。」阿難問佛:「您現在的腳傷好些還是更痛?」「已經漸漸好轉。」舍利弗與諸比丘僧來到佛所,頂禮佛足後,在一旁立。舍利弗問佛:「世尊!您的傷口,是更痛或是好些?」佛告訴舍利弗:「傷痛已漸漸減輕。」

在比丘眾中,有修行尚未漏盡煩惱者,看見傷口的狀況,皆悲痛號泣說:「大慈大悲的世尊,濟度一切眾生,怎有此痛緣?」佛告訴比丘們:「莫再哭泣!這是我過去世所造的惡緣,自當承受,因果無處可以逃避。這個怨懟不是父親或母親所作,亦非國王所作、非天人所作、非沙門、婆羅門所作,是我自己所造作,現在自當承受。」當中有諸漏已盡,具足神通的比丘們,聽到佛這麼說,各自默然思惟佛往日所說的偈語:「世人所作行,或作善惡事,此行還歸身,終不朽敗亡。」

耆婆聽到佛被木槍所刺,哭著到阿闍世王居所。阿闍世王問:「你為何哭泣?」耆婆回答:「我聽說佛被木槍刺腳,所以難過地哭泣。」阿闍世王聽完此話,便從床座上跌落在地,並且昏厥過去,良久才甦醒,整個王宮內外也都驚愕不已。王起身悲泣,敕令諸臣:「即刻備車,我要前往佛所。」阿闍世王立刻帶著耆婆、諸臣出王舍城,來到竹林精舍。城內的四姓宗族及善信居士,聽說佛為木槍所刺,也都一同前往竹林精舍敬謁世尊。到達精舍後,阿闍世王下車、脫冠、解劍、退蓋,步行進入探望佛。

佛右脅側臥,阿闍世王頂禮佛後,手握佛足,輕輕摩拭,自稱國號姓名:「摩竭王阿闍世,問訊世尊,您的腳掌傷痛是否好些了?」佛語阿闍世王:「當使大王,常得安隱,長壽無病。大王要以正法治國,莫行非法。大王請坐!」王就座後問佛:「我從如來教化而知,佛身如金剛,不可毀壞。現今為何被木槍刺傷如此嚴重?」佛告訴王:「一切諸法皆有因緣,我身雖如金剛,不是木槍能壞,但能被宿世怨懟所壞。」於是,世尊說頌曰:「世人所為作,各自見其行,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

「所以,大王!應舍一切惡法、行一切善法。如果沒有智慧,不能識別真正已入聖道之人,而戲笑輕視他,此輕慢之罪,後世當號泣受報。所以,大王!要提醒自己不可以戲笑作罪,當如是學。」

大王告訴耆婆,調配最好的藥方,替佛療傷,務必讓腳傷盡速癒合。耆婆禮佛、洗佛足、敷上生肌妙藥,並虔誠誦讀止痛咒。耆婆又以珍貴的毛?包裹佛足,以手摩足,誠心祝願:「願佛老壽,此患早除。一切眾生,長夜之苦,亦得解脫。」然後起身禮佛,立於一旁。

佛於是為阿闍世王及與會大眾說四諦法:「何謂四諦?苦諦、苦習諦、苦盡諦、苦盡道諦,是為四諦。」說此四諦法時,六十比丘得漏盡、意解;萬一千人得法眼淨。阿闍世王接著告辭:「世尊!我尚有國事,此刻欲先告辭。」佛言:「可。」王即起身,頂禮佛足,繞佛三匝而歸。隨行大眾亦各自禮佛,繞佛三匝而返。

當天夜半,有七位天人,來到佛所,頂禮佛足,繞床一匝而立。一位天人白佛:「瞿曇沙門!如師子受傷,能忍極度苦痛,不與他人說。」另一位天人說:「瞿曇沙門!如像受傷,能忍極度苦痛,不與他人說。」一位天人說:「瞿曇沙門!如犎牛號時,不覺苦痛。」一位天人又說:「瞿曇沙門!如水牛號時,不覺苦痛。」一位天人說:「瞿曇沙門!如八臂天王受傷,能忍極度苦痛。」一位天人說:「瞿曇沙門!如寶馬受傷,不覺苦痛。」一位天人又說:「瞿曇沙門!審諦清淨,故不覺苦痛。」

第一天人說:「佛!是人中師子、人中象、人中犎牛、人中水牛、人中八臂天王、人中寶馬、人中審諦清淨,因為如此,世尊能忍此極大苦痛。一般人只是強忍痛,世尊是以智慧諦審實相而解苦痛。外道、梵志之輩,已過中年,懈怠修行,愛染娶妻,卻希望從苦海得解脫,是不可能得度的,因為修行之法不究竟。如來教法,清淨究竟,斷諸愛慾,煩惱滅盡而證涅槃,這才能度三界煩惱穢海至於彼岸。何以故?因為修行如來教法者,心意正定,從四諦法而得涅槃之故。」天人於是以偈讚頌:「凶獷難降伏,癡疑無定智,志荒處野露,不度生死淵。定智除凶愚,調意眾縛解,志寂無狂惑,是度生死海。」天人說偈已,佛默然同意。諸天見佛默然,知為允可,即頂禮佛足,繞佛三匝後,瞬間化去。

清晨時,佛告訴舍利弗:「在往昔無數阿僧祇劫前,那時,波羅?國有兩個各有五百人的商隊,他們各自集資,計畫備船渡海。一切裝備妥當後就張帆出海。他們乘風而往,到達一個島嶼。島上物產豐饒,食、衣、住、行所需,應有盡有,並有種種雜寶及妙婇女。其中一商隊的領隊跟團員說:‘我們辛苦的集聚資財,飄洋過海至此,所求已得,我們可以住於此地,以五樂自娛。’第二商隊的領隊跟團員說:‘這裡雖然眾寶豐饒,五樂、婇女、衣食無缺,但我們應返鄉,不應久住於此。’」

「這時,空中有天女因為慈愍這些商賈,為使他們從心所願,多得財寶後還歸故里,便於空中告訴商人:‘這裡雖有財寶、五樂、婇女、衣被、飲食,但不宜久住,應當早日離開此地,返回故里。因為七日後,此地將被海水淹沒。’天女說完即隱去。隨後,有魔天女想使這些商人葬身此處,乃於空中說:‘你們不需擔憂水患,這裡是快樂的地方,這裡不會淹水,若是會淹水,怎麼會有這些寶物、飲食、衣被、婇女、五樂等?上一位天人所說,海水將會淹沒此地,並不是真實的,請不要相信。’說完即隱去。

「第一商主不相信天女,卻相信魔女,他跟部眾說:‘你們不要相信第一位天人的話,那是騙人的。這裡五欲之樂具足無缺,在家鄉勤苦一生,就是希望求得此樂,現在我們已經得到了,為什麼又要離去?’第二商主相信天女的忠告,告訴他的團隊:‘大家不要貪圖五樂而久住於此。七日後,海水將淹沒此地,大家先趕緊準備檢查、整理舟船。第一位天人所說的話,至誠不虛。即使是七日後未被水淹,我們也應離去;豈可貪圖此處享樂而舍棄我們的父親、母親和妻子?假若七日後未被水淹,大家也可以五樂自娛後再離開。若是被水淹沒,我們一切都已準備妥善,安全離開也不困難!’」

「七日後,如第一天人所言,海水淹沒其地。第二商主因為一切都已準備妥善,立刻帶領團隊上船;第一商主由於先前無所準備,海水淹沒之日,強奪第二商隊之船,船主為了維護他的團隊,就著鎧持杖,與第一商主共相格戰。第二商主在船上以刀錐刺第一商主腳背並刺穿腳掌,第一商主因此傷重而亡。」

佛告訴舍利弗:「你知道第一商主是誰嗎?是提婆達多;以尖銳矛錐刺第一商主的第二商主就是我過去身;當時的第一商隊五百人,是現今提婆達多五百弟子;當時的第二商隊五百人,是現今的五百羅漢;當時的第一位天女是舍利弗;當時的第二天女則是現今的婆羅門弟子滿月比丘。」

「我因往昔作商主時,與另一位商主爭船,還以尖銳鐵矛刺傷其腳,導致死亡。以是因緣,無數千歲,墮地獄受苦;於地獄中,無數千次被鐵矛所刺;又經無數千歲,墮畜生道,被人用鐵矛射害;又無數千歲,在餓鬼中,上鐵錐樹。如今我已成佛,雖得如來金剛之身,猶不能免除宿緣餘殃,因愍念眾生,示現為木槍所刺。善惡果報,因緣到時,必定現前。大眾應善護身、口、意三業,莫造惡因。如今我已成佛,弘化三界,在阿耨大泉為說先世因緣,以此警惕大眾。」

佛告訴舍利弗:「你觀如來,諸惡已盡、眾善普備,諸天、龍、神、帝王、臣民、一切眾生,皆欲化導令度彼岸,但猶不能免除怨懟果報,何況是愚冥、未得道的眾生?舍利弗!當善護身口意三業,舍利弗!大眾當如是學!」

佛說此宿世因緣後,舍利弗歡喜信受,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佛說興起行經·卷第一·佛說木槍刺腳因緣經第六》

省思:

因緣果報之法則,如同經中偈曰:「世人所為作,各自見其行,行善得善報,行惡得惡報。」因緣會遇時,當受之業報,父母乃至眷屬皆未能代受。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遇到困境當知因識果,不抱怨、不沮喪,進一步積極行善,清淨三業,「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終能改變命運,邁向光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