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最划算的投資

我們一般做一件事情總是會以利益得失的考量,來決定我是不是做這樁事情。修行也是這樣,要比較、選擇再來做這個事情。就好像大家現在去炒股,投了一萬塊錢,幾個月賺了兩萬塊錢;兩萬塊錢投下去賺了六萬塊錢,他就天天笑咪咪的,就會鼓勵他去做,這是一個比喻。另外一個——行路,人要走路到達目的地,如果一天走了兩天的路程,比如他原來一天是走四十里路,結果他有一天加快了速度,走了八十里,他一定心裡很高興,以為自己今天走的路程很多。所以一般的人對於外面的一些事物,做事如果小有所得,比原來有所進步,他都很高興,這是喜的一面。

但也有憂的一面。如果他投資兩文錢,返回來的反而虧了,只扳回了一錢的本,虧了一半,他就會很憂愁了,以為虧本了。兩天只走了四十里路,他也以為耽誤了時間了。一天只走二十里路,他就耽誤時間了。所以做外面的事情有點損失,他就會憂慮、憂愁、不高興。

我們對外面的事情都有這樣敏感的憂喜,那麼對於我們的生命呢?我們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我們這一生的時間很寶貴,最多隻有七、八十年的光景,這有限的光陰也就是我們生命的資本,我們的資本投在什麼方面,得到什麼回報,大家想沒想過?如果把我們一生所有的時光、精力都投在五欲六塵上,都汩沒在那種塵勞裡面,不僅沒有得到功德,反而積累了很多下三惡道的資本,這樣的損失是不是非常大啊!生命這一期的超升,沒有賺錢,就是沒有超越,反而虧本了,墮落了,墮落就是虧本。你能夠超升這就是喜悅的事情,如果墮落了、虧本了,那是非常憂慮的事情了。

但是往往很多人不知道去算生命的這筆帳。而且我們少年時期什麼都不懂,到了老了也老態龍鐘,什麼事情都幹不了,中青年這段時間睡眠時間要佔掉一半,家務、事業要佔掉多少,你剩下來的還有多少時間來關注我們的生命?甚至很多人一輩子都沒有關心過自己當下的這顆心,糊塗生,糊塗死,生不知何所從來,死不知向什麼地方去。這樣活了一輩子,他一定是做了虧本的買賣。這個事情是最值得憂患的事情,他從來都沒有一念的憂患,這就是糊塗、麻木、愚癡啊!

如果我們有對生命的憂患意識,對輪迴可怕的畏懼,如果今生遇到了淨土法門,這是百千萬劫難以遭遇的。遇到了,而且能夠相信,那他所得到的利益就太大了!但你遇到了,而且也在念佛,你要知道你能得到的利益有多大,你可能都沒有概念,所以還生起不了那種欣喜之心,喜悅之心還生起不了。

《無量壽經》第十八願講「至心信樂」,他能夠至信,能夠產生極大的歡喜。他的生命面臨著可怕的墮落,在這個時候念佛法門給他拯救的一種相信,他才能產生喜悅。我們不能產生喜悅,是因為我們只能見小不能見大。只能看到世間的事業,小有所得就高興,小有所失就憂患。而對於生命的大得和大失,由於眼光淺,心量狹窄,智慧不夠,反而認不清楚,不能了知。這是我們每個人生命的盲點,思惟的死角,所以現在我們對此要有一個理性的、深刻的思惟。

淨土法門,我們投資的時間少,用的力也少,就是一杯茶的時間,就能解決往生淨土做菩薩、成佛的這樁大事。而他所得的功德,就不是你投資一錢得二錢的問題,這是投資一錢可以得萬錢得億錢的問題。甚至比這個還更多百千萬倍,是算數比喻不可計算的事情。

為什麼能得這麼大的利益?我們一般的思惟:沒有免費的午餐,天上不會憑空掉餡餅,人都是要有所勞作,有所耕種,才有所收穫的。我們可能受這種法則的影響,對這個用力少而收穫極大的事情,就沒有辦法去相信。沒有辦法相信,我們可以打個比喻:你有一個太慈悲的父親,你的父親也很有能力,很有福報,他為了關愛你這個兒子,給你積攢了無量的家產,全都要給你,所以頓然你就成了一個大富豪。不是自己的,完全是你父親的。

那麼阿彌陀佛也是這樣,他看我們眾生等同一子,他五大劫的思惟,無量劫菩薩六度萬行所修的福德,完全要給我們。怎麼給?你只要信願持名,乃至念十聲,你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西方極樂世界無盡的莊嚴,全都給我們。在那裡,馬上你的福德是什麼?念頭一動,想有衣服就有衣服在身上;想飲食,七寶缽就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想宮殿,就有宮殿;想到他方世界,就分身到他方世界;一去就成不退轉的菩薩,六種神通具足,馬上就是佛的相好光明。那你看看,種的因那麼小,得的果那麼大!難信就難信在這個地方。這是阿彌陀佛太慈悲了,是他給我們恩賜的,他對我們是無條件的救度,他對我們是無條件的賜與。所以我們聞信淨土法門,要有驚喜啊!得未曾有啊!想都不敢想的,忽然得到了。就好像《法華經》的那個窮子,最後接納了他的大富長者父親的財富,心生大歡喜,得未曾有!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信願持名,乃至十聲,就能得到大的利益,究竟的利益,無上的利益,這是沒有辦法用語言來表述的。所以我們僥倖得到人身,聞到淨土法門,如果還不去修行淨土法門,還不在這五濁惡世這麼苦難的時候來修行這個法門,那真的是「可痛惜哉。可痛惜哉。」離開這個法門,你還有什麼救?沒得救了。離開這個法門,你怎麼能夠一錢的投資,得到百千萬億的回報?沒有這樣的事了。

所以,我們這些苦惱的眾生,能聞信淨土法門,這是你成佛的因緣成熟了。很多人以為這個方法簡單,念念佛沒有什麼了不起,他不知道這是成佛的法門,他沒有這種信根,這是他宿世的善根還沒有到深厚的程度,這都是「可痛惜哉」的範圍啊!龍舒居士了解到這個法門用力少收效大的利益,就用這樣的比喻,把它推到極致地來展示淨土法門的殊勝,我們是不是該有所感動。這是龍舒居士的經驗之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