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觀無量壽經》云:「或有眾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應墮惡道,經歷多劫,受苦無窮。如此愚人,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念阿彌陀佛,乃至十念,除罪往生,得下品下生。」

2.《雜集經》云:「一度謗念佛人,千劫墮泥犁地獄,一度讚歎念佛人,滅卻身中百劫極重惡業。」

3.《大般若經》云:「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下至一稱南無佛陀大慈悲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窮生死際,善根無盡,於天、人中恆受富樂,乃至最後得般涅槃。」

4.《雜阿含經》云:「有一人讚嘆修道人善事勝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氣常香,遍體香潔,如優缽羅華,香氣逆風,四十里聞香。故知讚他並得善報,念佛人兼須讚善。」

5.《 法華經》云:「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唯專念佛,速生淨土,不墮沉淪。」

6.《涅槃經》云:「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佈施一世界眾生,經三月,只將念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復勝彼,故知念佛過於財施百千萬倍。」

7.《月燈三昧經》云:「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學念佛,速證無上菩提,故知三世諸佛皆因念佛當得成佛。」

8.《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9.《十住斷結經》云:「時座中有四億眾,自知死此生彼,牽連不斷。欲為之源,樂生無慾國土。」佛言:「西方去此無數國土,有佛名無量壽。其土清淨,無淫怒癡,蓮花化生,不由父母,汝當生彼。」

10.《觀佛三昧經》云:「文殊自敘宿因,謂得念佛三昧,當生淨土。世尊復記之曰:汝當往生極樂世界。」

11.《雜阿含經》云:「聖弟子!念如來.應.等正覺所行法淨: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聖弟子!念如來.應所行法故,離貪慾覺、離瞋恚覺、離害覺,如是聖弟子出染著心。何等為染著心?謂五欲功德。於此五欲功德,離貪、恚、癡,安伴正念正智,乘於直道,修習念佛,正向涅槃。」

12.《大集經.賢護品》云:「求無上菩提者,應修念佛禪三昧,偈云:『若人稱念彌陀佛,號曰無上深妙禪,至心想像見佛時,即是不生不滅法。』」

13.《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菩薩了知諸佛及一切法,皆惟心量,得隨順忍,或入初地,舍身速生妙喜世界,或生極樂淨土中。」

14.《隨願往生經》云:「佛國無量專求極樂者何?一以因勝,十念為因故;一以緣勝,四十八願普度眾生故。」

15.《稱揚諸佛功德經》云:「若有得聞無量壽如來名者,一心信樂,其人命終,阿彌陀佛與諸比丘住其人前,魔不能壞彼正覺心。」又云:「持諷誦念,此人當得無量之福,永離三途,命終之後往生彼剎。」

16.《般舟三昧經》云:「佛告跋陀和菩薩:『若沙門白衣,所聞西方阿彌陀佛剎,常念彼方佛,不得缺戒,一心念,若一日晝夜,若七日七夜,過七日已後,見阿彌陀佛,於覺不見,於夢中見之,譬如夢中所見,不知晝不知夜,亦不知內亦不知外,不用在冥中故不見,不用有所蔽礙故不見。 如是跋陀和菩薩!心當作是念:時諸佛國境界名大山須彌山,其有幽冥之處,悉為開闢,目亦不蔽,心亦不礙,是菩薩摩訶薩不持天眼徹視,不持天耳徹聽,不持神足到於佛剎,不於此間終,生彼間佛剎乃見,便於是間坐見阿彌陀佛,聞所說經悉受得,從三昧中悉能具足,為人說之。』」

17.《那先比丘經》云:「(彌蘭)王又問那先:卿曹沙門言:人在世間作惡至百歲,臨欲死時念佛,死後者皆生天上;我不信是語。復言:殺一生,死即入泥犁(地獄)中;我不信是也。

那先問王:如人持小石置水上,石浮耶、沒耶?王言:其石沒。那先言:如令持百枚大石置船上,其船寧沒不?王言:不沒。那先言:船中百枚大石,因船故不得沒;人雖有惡,一時念佛,用是不入泥犁中,便生天上。其小石沒者,如人作惡,不知佛經(法),死後便入泥犁。王言:善哉!善哉!」

18.《大智度論》云:「念佛一切智、一切知見、大慈大悲、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智、十八不共法等,念如佛所知無量不可思議諸功德,是名念佛。是念在七地中,或有漏或無漏,有漏者有報,無漏者無報,三根相應:喜、樂、舍根。行得亦果報得:行得者,如此間國中學念佛三昧;果報得者,如無量壽佛國,人生便自然能念佛。」

19.《十住毗婆沙論.助念佛三昧品》云:「是故行者先念色身佛,次念法身佛。何以故?新發意菩薩應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念佛,如先說,轉深入得中勢力;應以法身念佛,心轉深入得上勢力。應以實相念佛而不貪著。」

20.《阿彌陀秘釋》云:「天竺稱阿彌陀,唐翻無量壽、無量光等。一者無量壽,法身如來居法界宮,不生不滅,是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壽佛。二者無量光,法身如來妙觀察智光,遍照無量眾生,無量世界,常恆施利益。

故大日如來或名無量光佛。是故唱阿彌陀三字,滅無始重罪。阿字一心平等本初不生義,彌字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一心諸法如如寂靜義。」

21.《觀經四貼疏》云:「若念佛者,即是人中好人、人中妙好人、人中上上人、人中希有人、人中最勝人也。」

22.佛告彌勒:發十種心,往生極樂。何者為十?

一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慈,無損害心。

二者,於諸眾生,起於大悲,無逼惱心。

三者,於佛正法,不惜身命,樂守護心。

四者,於一切法,發生勝忍,無執著心。

五者,不貪利養,恭敬尊重,淨意樂心。

六者,求佛種智,於一切時,無忘失心。

七者,於諸眾生,尊重恭敬,無下劣心。

八者,不著世論,於菩提分,生決定心。

九者,種諸善根,無有雜染,清淨之心。

十者,於諸如來,舍離諸相,起隨念心。是名菩薩發十種心。

由是心故,當得往生。若人於此十心,隨成一心,樂欲往生彼佛世界;若不得生,無有是處。《西方合論》

23.佛言:「欲生清淨佛剎,不生障礙,而此眾生,應淨洗浴,著鮮潔衣,菜食長齋,勿噉辛臭。於寂靜處,正念結枷,或行或坐,念佛身相,更莫他緣。或一日夜,或七日夜,至心念佛,乃至見佛。小念見小,大念見大,乃至無量念者,見佛色身無量無邊。」《大集日藏經》

24.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

何者至誠心?身業專禮阿彌陀佛,口業專稱阿彌陀佛,意業專信阿彌陀佛,乃至往生淨土,成佛已來不生退轉,故名至誠心。

深心者,即是真實起信,專念佛名,誓生淨土,成佛為期,終不再疑,故名深心。

迴向發願心者,所有禮念功德,唯願往生淨土,速成無上菩提,故名迴向發願心。《觀無量壽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