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給我們講六道眾生的苦有三類,有苦苦、有壞苦、有行苦;三種苦,下面這是名詞,上面是動詞。苦苦,哪些苦?生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陰熾盛苦。五陰熾盛一般人不知道,可是你一說,他馬上知道,他有,什麼東西?最明顯的妄念,想停停不下來。我很想念佛,怎麼念幾句雜念就來了,怎麼去也去不掉,這是五陰熾盛苦。

五陰是色受想行識,物質、精神苦不堪言!為什麼會這麼苦?你不知道它是假的,你以為它是真的。你要是有觀世音菩薩那個本事,照見五蘊皆空,五陰熾盛就沒有了。五陰熾盛一沒有了,給諸位說,苦苦就沒有了。因為它是苦苦的根,生老病死的根,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的根,你把那個根拔掉,苦苦就沒有了。用什麼方法拔?第一妙法無過於念佛,心裡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什麼都沒有,樂!我們現在人講,精神的壓力、物質的壓力全沒有了。

可是眼前的麻煩就是什麼?它不讓你念佛,你想念佛它就進來打閑岔、它就來擾亂,你就愈苦惱,愈苦惱你就愈不能成就。怎麼辦?這樁事情不是你一個人有,自古以來哪個修行人沒有?我們看看古人用什麼方法來對治,這就是經驗。古大德教導我們,你要好好念佛,雜念起來不要去管它,隨它去。雜念可以跟念佛同時,同時起,我們的注意力注意佛號,別注意它,自然就沒有了。就別理它,它自然感覺得沒興趣就跑掉;你要是常常照顧它、理它,它起作用,它永遠不會離開你。這是古人的經驗,不去理它,沒事!    

所以,念佛堂、禪堂堂主常常提醒大家「照顧話頭」,我們念佛這一句阿彌陀佛叫話頭,你去照顧它,別照顧妄念。大概需要多久?需要兩年到三年,你完全照顧你的佛號,妄念自然減少。印光大師在《文鈔》裡告訴我們,一支香,在古時候寺廟裡沒有鐘錶,那個鍾是很名貴的,不是普通人可以買得起的。寺廟裡算時間是什麼?就燒香,長香一個半小時,一般的香、普通的香一個小時,念佛堂多半都燒長香,一支香一個半小時。一支香裡面還有三、五個妄念,印祖說功夫不錯了,這真的。所以我們念佛有妄念不怕。我對付妄念的方法,我不是用念佛,念佛妄念很多,我用讀經,讀經不能有妄念,有妄念念錯了。而且我念得很仔細,我念的速度很慢,一字一句的念,這個方法對我很有效,所以幾十年當中妄念很少,我靠這個。放下經本,那個沒有法子。講經不會有妄念進來,不可能;讀經、準備功課很少妄念進來,用這種方法。到妄念少了再念佛就沒事了,念佛妄念也很少了。  

每個人根性不相同,因此每個人的方法不一樣,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種不同的方式,你自己覺得哪個方式適合你,你就用它;不必說別人用這方式,我跟他用,沒有這個必要。一定要用自己感覺得很受用,感覺得用這種方法很舒適,沒有麻煩,還很有效果,學習很歡喜,你就用這個方法。方法愈久愈好,叫長時薰修,效果就出來了,什麼效果?三昧出現。我們不用佛學名詞,我們用簡單,清淨心現前。經題上這個「清淨平等覺」,好,清淨心現前,證明你功夫得力,再提陞就平等心現前,那是更高一層功夫。如果我們說清淨心是小悟,平等心就是大悟,後面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可是你得一門,你常常換法門就做不到了。我們今天的人,說老實話,聰明智慧絕不輸給古人,但是我們修行功夫遠遠不如古人,錯在哪裡?錯在方法上,他們能夠嚴守方法,我們常常喜歡換。這個受世間法的影響,現在世間的教學都是很多科目一起學,不是一樣一樣的學。在古代的印度跟中國,修學方法不是這樣的,一門一門,決定不許可同時學兩樣東西。為什麼?你的心是雜亂的,雜亂心得不到效果,這個話我講了幾十年,沒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