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的人生

周公有一首詩,叫做《鴟鴞》,出在《詩經·豳風》,《豳風》有七篇,這是其中的一篇。

如果要學國學,《詩經》不得不讀。它不僅是用比興的文學手法來展示著美好的景象,實際上很多《詩經》的道理,用孔子的話來說,那都是「悟道者」的語言——悟道之言!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就是《周易》講的「閑邪存誠」,讀《詩經》都能夠達到沒有邪念的程度。

現在的國人,從小很少接觸《詩經》,覺得看不懂,所以就很隔膜。實際上,《詩經》的意境、道理是很了不起的。古人如果不學《詩》就無以言哪!不學《詩經》,語言是沒有辦法高雅的,在當時各個國家的外交辭令中,常常都是要引用《詩經》的。

這首詩如下:[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家。恩斯勤斯,鬻子之閔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予羽譙譙,予尾翛翛,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予維音嘵嘵!]。

大家可能像在看天書,這是在說什麼呀?但這可是周公寫的一首詩啊,周公可不是一般人。他為什麼要寫這首詩?他在感嘆什麼?

鴟鴞是一種不好的鳥,嘴很尖銳。「鴟鴞鴟鴞,既取我子,無毀我家」。就是一隻善良的鳥被鴟鴞侵襲之後,發出的感嘆:「鴟鴞,既然你把我的孩子都搶去了,就不要再過分,不要把我的家全都毀掉。

被侵襲之後,怎樣進行自我保護?‘恩斯勤斯’,要亡羊補牢,重建家園,並且要非常慇勤地來做這個事情。那麼失去了一個孩子,剩下的就更要去保護,去憫傷,要為他們建立好的家園。趁著天還沒有陰天下雨,趕緊來拔取桑樹的根來建立房屋、窗戶。在興建過程當中,不停地用口去銜,腳爪去抓,來摘取苦菜,尋找更多的茅草。由於勞睏、拮据、口都憔悴了,生病了。

但即使如此勞苦,室家還是沒能建立起來。‘予羽譙譙’我的羽毛都稀疏了,‘予尾翛翛’,尾部的羽毛也都乾枯凋零了。但家還是居高不穩定的,為風雨所漂搖。風雨一來它就漂搖,就會完全倒塌。在這種不安定的情況下,我所發出的語言都是那樣的惶恐不安,‘予維音嘵嘵’」。

這首詩借比興的手法,用這隻鳥被侵害之後,如何重建室家,如何得到安全之所的勞苦愁困,表現出一種對人生「風雨漂搖」的憂患意識。

周公是什麼樣的人啊,如果從現實的物質生活來看,他非常富有,沒有什麼問題呀,但為什麼他還有風雨漂搖的憂患意識?那這就不是一般的感嘆了,這是對生命本體的感嘆哪!

諸位也思考一下,我們的室家在什麼地方?世間上所有的鴟鴞都在傷害我們,都在取我們法身慧命的勝財。在這種風雨漂搖當中,我們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嗎?

我們怎麼去建構一個精神的家園?從鳥兒建室家的風雨漂搖來感覺到生命的苦空無常、不自由,沒有主宰。那怎麼才能得到一種自在呀?

這首詩所傳達的精神意韻,讓人好像回憶到了久違的一種情懷。這種情懷是什麼?就是一個人在社會上、官場上太久了,都是忙於功利上的東西,人生的一些終極關懷往往被遺忘了。

看到最後,就會明白,《鴟鴞》實際上是在傳達對生命本體的關注,透顯出對生命當中非常深層的一種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