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五戒是一切種類戒的基礎。一個人能夠受三皈五戒,就可稱為優婆塞、優婆夷,翻譯成中文叫近事男、近事女,就是堪能親近三寶,承事供養,種植福田的男居士、女居士。

那麼,五戒的具體內容是什麼呢?

五戒,是指戒殺生、戒偷盜、戒邪淫、戒妄語、戒飲酒。若展開來說,內容非常繁多,現略說如下:

一、不殺生戒

不殺生戒正制的是不殺人,兼制不殺一切動物。這主要是對治人類的貪心和倚強凌弱的殘忍之心。正因為人類內心有倚強凌弱的殘忍性,才會有戰爭不斷及種種兇殺事件的出現。

所以不殺生戒是維護世界和平、社會安定的一個前提。我們佛弟子可以由執持不殺生戒來培植慈悲、仁愛之心。

二、不偷盜戒

錢財是眾生的外命,不偷盜戒是針對財物來製定的。眾生幾乎都貪財,貪財就會生起盜心,想將他人之物佔為己有。眾生偷盜時會用種種方法,例如假公濟私、借債不還、順手牽羊、偷稅漏稅等等,偷盜的心機、手段也算是千奇百怪。

我們作為佛弟子,就不能生起盜心,甚至不能將他人的財物舉離本處。如果這樣做了,值五錢以上就算犯到了根本戒。

佛弟子要修行佛法,不僅不能偷別人的東西,而且要把自己的東西佈施給他人,這才是一個真正學佛人的樣子。

三、不邪淫戒

什麼是不邪淫戒呢?

作為在家居士,可以過一夫一妻合法的婚姻生活。夫妻之外的男女行為稱為邪淫,若發生,則犯根本戒。

我們欲界眾生最重的煩惱就是淫慾心。現在價值觀念顛倒,把邪淫、找情人認為是時尚之事,還洋洋自得,說自己有本事。殊不知犯到了邪淫戒,後果會很嚴重,對家庭、名譽、福報都有妨礙,最終下輩子還要下三惡道,至於可能現世就有現報——得性病,乃至艾滋病,還算是輕報。

所以我們一定要遠離邪淫,過貞潔的生活。

四、不妄語戒

不妄語戒正制的是大妄語,是從修行的層面來建立的。如果我們以虛榮心、以貪求名聞利養的心說自己修行開悟了、證果了、得神通了、有天人來供養了,乃至說自己是某某佛菩薩再來,那就犯到了大妄語,會貽誤眾生,罪過無邊。

不妄語戒兼制小妄語,小妄語是指平時喜歡說假話,心口不一。我們佛弟子一定要說誠實語。

事實上,說誠實語是佔大便宜的。如果我們一直說誠實語,大家就會尊重我們,信任我們;如果常常說假話,人家就不願跟我們接觸了,我們也自己取消了做人的資格。為什麼這樣講呢?

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叫「信」呢?信,人字旁,右邊一個言。這個字就告訴我們——只要人說出的言語就是有信譽的!現在我們說出的話一點都沒有信譽,這不是自己取消了做人的資格嗎?

所以說,我們一定要說誠實語。萬一因煩惱重,說了假話,倒也不算破根本戒,還是可以懺悔的。

五、不飲酒戒

酒是無明毒水,能亂我們的性德,所以說不飲酒戒是一條遮戒。

佛教特別重視智慧,只要使我們的理智顛倒混亂的,我們都要制斷。如果我們喝醉了,就會犯糊塗,就會膽大妄為,不敢說的話也敢說,不敢做的事也敢做,等到醒過來又後悔莫及。

而且現代科學研究發現,喝酒會傷害腦細胞,如果平時嗜好喝酒,身體容易出問題,晚年還容易得老年癡呆症。由此可見,喝酒的現報也是很嚴重的。並且,還有將來的果報,在地獄裡面有一個酒糟地獄,就是專門等這類眾生下去的。

所以說,我們佛弟子不能喝酒,哪怕用小草頭蘸一滴酒到嘴裡都不能喝,不能說只要不醉就可以喝,養身的酒喝喝也沒有關係。這是沒有開緣的,一定要制斷。

以上五條就叫戒相,是五種學處,是近事男、近事女所應學的,又稱為五種大佈施,這五種戒律能攝取無量眾生,增長種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