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以轉業

一個人如果正當你原來的業力,要繫縛你的心——要來報的時候,你忽然發了菩提心,按照佛法真實地去修行,你的心跟佛法相應,這時候你心就能轉業。宿世的業雖然來報,好像它決定,但是由於你的心轉變了,所以它也就不一定會來報的。

那麼大家了解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按他自己的傳記講,一個會算命的說他的壽命只有三十八歲。所以印祖為什麼很早就閉關,寫一個字幅叫「念佛等死」啊?他就好好念佛,就在念佛的過程當中,佛號把他的壽命變短為長,所以他活了八十歲。

大家看那個《了凡四訓》——大家可能都看過了,它也提供這麼一個例子。《了凡四訓》是袁了凡先生給他的兒子—— 在七十九歲的時候——寫下的四章的訓言。第一篇就是「立命之學」,袁了凡是以身說法,原來叫袁學海,很小時他的父親去世,他的母親就讓他學醫。結果他碰到一個能算命的先生,說他是仕途中人,然後給他算——用邵康節的《皇極數》這樣的一個算法跟他算。

算得非常准了:哪一年考中秀才,哪一年補廩,哪一年做貢生,哪一年能夠在四川一個縣做縣長,活五十三歲——甚至五十三歲那一年八月十四日丑时命終,命中沒有兒子。一一跟他算得清楚,考秀才的時候考多少名,府考考多少名:一一都驗證。所以算命這個東西也是一門學問了,你不能說它是迷信:你真是提供一個生辰八字,他給你一生的流年、命運排下來。

袁了凡就很相信了。他在南京國子監的時候,就拜訪雲谷禪師,跟雲谷禪師對坐三晝夜不起一個妄念。雲谷禪師覺得:「你這個年輕人不錯呀,你怎麼不起一個妄念哪?」袁學海說:「我想打妄念也沒得打呀,我一輩子都明白了。」這個雲谷禪師就說:「我還以為你是個豪傑,原來你是一個凡夫。」這個袁學海很奇怪:「這樣說起來,命運難道可以改變嗎?」

雲谷禪師很肯定地說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引用《尚書》——命由己作,福由己求;佛門講求富貴得富貴,求男女得男女,求智慧得智慧;《周易》也說趨吉避凶,如果命運有一定的話,你想避也避不了,想趨也趨不了,但《周易》為君子謀,他能夠讓君子趨向吉祥,迴避凶災呀。這說明是可以改變的。

這一說——闡釋的立命之學,袁了凡一下子茅塞頓開哦:原來命運是可以改變的,命運操之在我的。所以他發起了大心,發起了慚愧之心:自己沒有舉人的命,沒有進士的命,這是自己的業果;自己命中沒有子女,這也是命中沒有福報。自己沒有福報,發了慚愧之心,懺悔往業,受持准提咒,然後就發誓先行三千件善事,求科第、功名的這樣的命運改變。結果他行善事不容易呀,三千件的善事他可是用十年時間來完成的。

我們確實:平時想做件善事,心理障礙很大呀。你看到一個水龍頭在那裡「嘩啦嘩啦」流水,想把它擰緊,都要經過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囉:「為什麼別人不做,我要去做啊?再說我做了,人家是不是說我出風頭呢?」怎麼怎麼……他都會有很多障礙。行一件善事都不容易,更何況三千?所以他用了十年。

結果就當他發了大心行善事的時候,那個算命先生算的就不准了,算的本來那次禮部考是要考第三名的,他考取了第一名。以後下面都不准,都朝好的方面轉。所以他考取了舉人,然後再發誓三千件善事求進士的命;他考取進士了,然後發願一萬件善事求兒子的命——得兒子。結果他生了兩個兒子,壽命他沒有求,五十三歲安然度過,寫這個《了凡四訓》的時候已經是六十九歲了。

你看看他一生用他的行為來表明這種「立命」,所以心可以轉業的。但一定要發起轉變的心,如果還是因循苟且像原來的心一樣,自己一天到晚無所事事,那這個算命先生給他算的是一絲都不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