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了佛之後,煩惱漸漸就輕了

因為信佛,從佛的教化當中得到一些利益,得到一些好處。例如說我們人人都有煩惱,但是學了佛之後,煩惱漸漸就輕了。我們天天說煩惱很重,但是要比起社會上的人,煩惱輕多了。

因為你外邊什麼緣都斷絕了,沒有那些個境界相。你煩惱必須有外境,沒有外境怎麼生煩惱呢?我們雖然沒有把境空了,境是沒有空,我們沒有完全空,但是我們不沾染了、避開了——雖然沒空,但是那種境界相我們沒有。

第一個,我們沒有家庭、沒有工作,沒有什麼工作單位,這一些煩惱你少了很多很多;入了佛門,得到佛的加持,一天除了念經、誦咒、持誦、禮拜,一切的生活環境全變了,那些個外緣境界相不是那麼重,所以煩惱就輕多了。我們雖然是沒斷,但是煩惱輕了,這是比較而言。

我們的思想觀念,隨著我們的學習,我們的想法、看一切事物看法不一樣了。我們每位道友都感覺自己煩惱很多,但是你跟社會上的有家庭的、在工作的、有負擔的,你感覺感覺,我們比他們的煩惱是不是輕多了?

例如說我們聽到《地藏經》,我們聽了這部經,我們從中能得到什麼好處呢?我們聽完了再考驗。我們每天聽完了,每天念、讀誦,那使我們知道很多,起碼知道地獄是怎麼回事——地獄是自己造成的,地獄本空唯心造。我們聽了這部經,我們思想會起變化的。

例如我們信佛很多年了,學佛很多年了,我經常問很多道友,你在信佛了之後,你得到些什麼?換句話說,你學了佛之後,你得到些什麼好處?也是講效果的。出家好多年了,你的收穫如何,就是效果如何?

一般的道友都答覆我:我沒得到什麼,好像跟以前還差不多。但是你每天熏習,天天在熏、在熏習。很多你的智慧——就是社會上說聰明,咱們佛教講智慧,你天天在迴向。每位道友都在迴向,你吃飯也得要迴向,睡覺也得要迴向,聽完經也得要迴向,一天不曉得迴向好多遍;還有諸佛菩薩加持你,咱們道友之間互相加持,這個力量就大了。

「來這兒聽經應該沒有煩惱」,不見得!你回到家裡,沒有來聽經的、或者是你子女、或者你的配偶說:「你去幹什麼!去這麼久的時間!」你說:「我去聽經了。」「去聽經了?那有什麼用處啊!你待在家裡不好嗎?」今天是星期六還沒有關係,以前在星期五講經時,下了班,慌忙趕著來,還沒有吃飯,聽完了才去吃飯,有時候會有煩惱,或者自己本身沒有煩惱,周圍的人卻因為你而引起煩惱。你煩惱不煩惱?大煩惱、小煩惱,乃至於因為你的小孩引起的煩惱,家庭的瑣碎事就更多了。

那麼出家人應該好一些吧?比在家人好一些,但是也好得不太多,出家安口鍋跟在家差不多,除非不吃飯,因為你需要衣、食、住、行,所以煩惱事也很多。自己要少欲知足,煩惱少一些。

要想沒有煩惱,沒有「我」就沒有煩惱了。因為一時「我」還在,所以煩惱還是照樣有。「今天我們就留給煩惱吧,明天再繼續講」,這種情況是不好的,留什麼煩惱!認識煩惱就沒有煩惱。認識它,也不逃避 ,用理觀照,「觀自在菩薩,照見五蘊皆空」,煩惱一照,就空了,但是,不是一回、兩回而已,要多照幾回,觀照成熟了,遇到煩惱、或者心裡不安,這個時候念部經,或者打打坐,念念聖號,把心安下來,等一會兒煩惱就過去了。

「煩惱濁」的問題是很現實的!我們學習佛法對我們人生有什麼用途,我們在學校讀書,無論是學化學、物理、哲學,讀哲學也是知道人生的思想,我們學習佛所教導我們的——這是我們的生活,把生活過得合理了。什麼是合理的生活呢?不煩惱就合理,煩惱了就不合理。

「五濁惡世」就是我們現在所處的客觀環境,所依的這塊土地叫娑婆世界。這個娑婆世界翻譯成中文就是「堪忍」,「堪」就是可以,說這個世界的眾生忍苦的能力相當強,特別是我們這個南贍部洲,不但忍苦的能力強,而且客觀的現實處處都是苦。這個苦是果,我們所受的苦果是怎麼來的?煩惱。煩惱有淺有深,有粗的煩惱、有細的煩惱,還有一個根本的煩惱。

我們不想要煩惱,怎麼辦呢?佛就告訴了我們,佛法就是覺悟、明白的方法。有煩惱了,就不覺悟了;有煩惱了,就不明白了;煩,就昏了;熱惱給我們的,就是身心不得安定。

諸位都是住在家庭當中,一個家庭的組合有兒女、夫婦、父母,在家庭當中最容易產生煩惱,一天就在煩惱當中。都是親人,越親的人給的煩惱越多,為什麼?關心。關心過分了,就會有煩惱。因為都是親人,防範心輕了,說話及一切舉動不會特別留意,也沒有什麼怕得罪的、有顧慮,反而引起煩惱。我們想去除煩惱就得學佛法,這裡面有很多的方法。

佛陀在這個世界上是要度眾生,眾生是不清淨的,每個眾生都有煩惱。眾生有各種各類,我們都屬於眾生的一種。但像我們對於其它眾生,並不是以平等心對待,對於人是一種看法,對於畜生,特別有些動物,對他們最討厭的老鼠、蒼蠅,你喜歡它們嗎?「不會喜歡它們的。」我們對待它們能不能平等看待呢?「絕不會!」我們的心裡無法平等看待,但它也是眾生的一份子!所以眾生不清淨,濁就是不清淨,我們用比喻就可以說明。

到了極樂世界,清淨了,生到這個天上去,大家都一樣。天上沒有老鼠,都是天人。到極樂世界更沒有其它的動物了,極樂世界不是有七重行樹,種種出微妙音的鳥?那是化現的,不是業報感,我們這裡是業報感的。極樂世界是清淨的,這裡是業障眾生,不清淨的。

「命濁」,壽命不一樣,特別是我們南贍部洲,壽命長的活到一百歲,壽命短的就不一定了,也有生下來就死亡了,命不是清淨的,是濁的,這叫「命濁」。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生到這個世界上來度眾生?他不是因為業力,而是發願到這個世界。要度眾生先從苦的做,像我們有的人,大悲心具足要幫助人,幫助什麼人呢?什麼人最苦,就幫助什麼人,這叫大悲心具足了。他發的是這個願,所以釋迦牟尼佛生到這個世界來。

阿彌陀佛發願要給一切眾生快樂,說「哪一個眾生生到我這個世界來,我讓他永遠沒有五濁的現象,直至成佛」,這是他發的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