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狹小,看什麼都不順眼,自然也就很難容得下其他;放寬自己的心胸,可以容納更多,也讓自己吸取更多的經驗、智慧,從而發展提升自己。

寬容是人類性情的空間。懂得寬容別人,自己的性情就有了轉捩的餘地,不容易發脾氣、鬧彆扭情緒,當而跟別人起衝突。佛教裡頭,有一尊菩薩叫彌勒佛,在經典上他的原名叫「當來下生彌勒尊佛」,這尊佛代表著充滿希望和喜悅的未來,我們從佛像中可以看出全部的彌勒法門:他笑容滿面,肚子大大的,表現了寬容的生活智慧。據禪學典籍的記載,彌勒佛會經在中國示現過,他就是布袋和尚。他平常提著一人布袋,手持禪杖,四處化度有情眾生。雖然到處弘法很辛苦,但他每天都是笑容滿面的,充滿喜悅自在。他的生活態度表現了人生的達觀與寬厚。聽說,彌勒佛的造型就是依照布袋和尚的樣子雕塑的。它透過象徵式語言,表達了深奧的彌勒法門:笑容表現了對未來的希望和愉悅的心情,方耳象徵著福氣,大肚表示寬厚能容。

於是,當我們拜佛的時候,就在佛像中看到寬容、平直和開懷。就在禮拜之中,自己成為彌勒法門的實踐者,也就薰習了寬容、喜悅的福氣。我們在禮拜彌勒時,受到甚深微妙的啟發:生活之中肚量是為重要,它給我們廣大思想空間、無量的性情空間,更給予我們無盡的歡欣。布袋和尚說:

「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展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

好的肚量就像他所謂的大布袋,展開在像遍十方那樣寬大,那才有寬廣的心理生活空間,任由自己優遊,生活得自在,到那裡都可以契機應緣,都可以和諧圓滿。

寬容使我們表現出好的性情,同時能引發別人的迴響。禪宗有一則知名的公案:古代一個禪院裡的老禪師,有一天晚上,他出來院子裡散步,發現牆角那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出家人越牆出去溜躂了。這位老禪師便走過去那裡,把椅子移開,自己就地蹲著。過一會兒,果然有一位小各尚翻牆,踩著老和尚的背跳進院子。學生看到自己剛剛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師,便驚慌失措,張口結舌。這時,老禪師並沒有厲聲責備,只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裳。」這位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自己不陷於氣急敗壞,學生也因為老師給了他冷靜的反省空間,而發生醒悟。嗣後,老禪師也沒有再提這件事情,可是所有禪院的弟子都知道了這件事,而且沒有人再越牆到外頭閑逛。這就是禪師的肚量,它提供了師生之間互動的空間,也孕育了教育與成長的機緣。

禪者以空的行持,換來了性情的空間。人如果能實踐寬容,知道在性情生活上看出空間,在生活上便顯得十分微妙,處處順利和融洽。當老闆的懂得寬容夥計,便能激發他們工作的意願和創造力;身為一個主管若能懂得寬容之道,便有了帶動群策群力的禪機;一個老師知道寬容,就給學生帶來教育的機會。一切都是性情所發生的力量和感召,它是寬容所孕育出來的高貴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