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容人,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靜坐但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儒、佛的聖人都在告訴我們一定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其實我們每個人檢點一下,寬以待人,容人之過,這不是很容易做得到的。

他人犯過失,有的是有心去犯的過失,有的是無心去犯的過失,這就是談動機。儒、佛聖人在動機和效果當中更重視動機,動機就是舉心動念。那麼一般不是有意造的過失,我們容易寬恕;但是故意造的過失就覺得不能原諒了,難以寬容。這是一般人的情況。

我們有志於學聖賢之道的人要寬容他人,就偏偏在對方有心造過的這個時候,去寬容他,這叫「學而時習之」。

這個「時習」指什麼?就是在我們狹隘的時候,一定要放大心量;在我們很難原諒的時候,一定要去原諒。這就是「時習之」。那有心造的惡都能夠寬容,更何況無心造的惡呢?

事情到無可原諒的地步,你還能勉強自己原諒他,這確實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然而還是要勉強去原諒,一定要原諒。這需要我們的什麼?心量啊!心量越大,他的福報就越大,這叫宰相肚裡好撐船!

那麼勉強去原諒有心造惡的眾生也有一些方法,用智慧去觀照。這個方法提出三點,還是很有作用的。

第一,要原諒對方的無知。天底下聖賢少,庸人、愚癡的人多。他造作過失是由於無明愚癡,做了錯事,也不會有一種良心上的譴責。你就不能以聖賢的標準來譴責他,你得要原諒他的無知。如果指責他,你就沒有智慧了。

第二,要憐憫他的壽命短暫。人生活在這個世間上,時間過得飛快,「白駒馳隙」呀,過一天就少一天了。就像一個囚徒要到砍頭的刑場上去一樣,步步近死呀!所以對這種人,我們難道還不心生憐憫嗎?有憐憫心我們就容易原諒他。

第三,要知道這種壞人、惡人是我們的老師,因為他就好像是一面鏡子,能夠幫助我們內省,不去犯他身上那樣的過失。既然是老師,我對他感謝都來不及,還怎麼會跟他去計較呢。

孔子講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是聖人才能說出的話,這也就是容人海量的一個依據。

常作這樣的觀想,平時容不了的惡事、惡人,就能夠容了。

那麼能夠容人,實際上對我們自己是有好處的。如果不能包容對方,我們的心就會煩躁,躁動;能夠包容對方之後,就心平氣和。

經常這樣去做,慢慢你就會趨近於一個道人所應具有的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