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是路邊的小花

如果你很年輕學佛,大概到中晚年福報會現前,佛教我們不斷地懺悔業障,積集資糧,生命很快會改變,出現快樂的果報。如果你是發菩提心的人,面對快樂的果報是不迷、不取、不動,繼續往前走,不會住在福報裡,但是福報一定會出現,因為因果法爾如此。如果你一開始的發心就為了福報修善業,福報現前你就通不過去,住在上面就糟糕了,因為你發心不正,結果陷入了福報的陷阱當中。

你不能夠說福報害人,很多人也是福報現前,他走得過去,他追求更好的東西。佛法修習是一層一層的,佛法會先給你比較低層的東西,你要拒絕檔次低的東西,再往前走,它再給你更高層的,你再不要,它再給你更高層的,果報是一層一層出現的。你今生就開始享受放逸了,來生直接墮落了。因為你的善業提前起現行,你在享受福報的時候,煩惱開始活動,這就考驗你的發心。你發心錯了,今生直接陷進去,第二生就墮落。

第二種人比較晚學佛,善業相對修得比較少,福報到來生才起現行,你會很快樂,一定會放逸,絕對跑不掉,然後第三生墮落。因為你第一生造善業的時候,心就住在上面。痛苦不是馬上出現,它在善業結束以後出現痛苦,可能是來生,也可能是第三生。要怪就怪自己,因為你一開始發心的檔次不高。

《法句經》: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若以清淨意,或語或行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

我們的生命所有的言語,行為由內心來主導。假設我們以清淨的菩提心來發動我們的口業,隨順和讚歎別人做很多的慈善事業,是則樂隨彼,如影不離形。如果你發心水平高一點,還是會享受快樂,但這個快樂不會障礙你,叫作自在的快樂,而不是帶業的快樂。有些人生活得很快樂,但是快樂不會讓他墮落,他不為所動,他能夠很快地從快樂走過去,得到後面更好的東西,他要的是摩尼寶珠,不會在乎路邊生滅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