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的淨土法門,生信尤難。而信在淨土法門的修學中又起著關鍵性作用,何以故?淨土法門以信、願、行為三資糧,非信不足以啟願,非願不足以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滿所願而證所信。三者具有內在鉤鎖、相輔相成的關係,信心不具,所謂的修行便是戲論。

蓮宗十二祖徹悟大師憫眾生之苦,對症下藥,以「十信」勸導眾生修學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本文擬對「十信」試作解讀,以期一切有緣堅固信願,淨業早成。

大師《示修淨業者十種信心》原文曰: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無常(出息雖存,入息難保。一息不來,即為後世)。

三信輪迴路險(一念之差,便墮惡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時長(三途一報五千劫,再出頭來是幾時)。

五信佛語不虛(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六信實有淨土(如今娑婆無異,的的現有)。

七信願生即生(已今當願,已今當生,經有明文,豈欺我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勝緣強,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壽命無量,何事不辦)。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義,如上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語故,則造後四。不信佛語,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修淨業者,能具此十種信心,其樂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難之有?!

大師所說十種信心中,「前四」表明娑婆眾生所面臨的困境,「後四」高揚淨土的超勝。大師還從「信佛語不虛」「信實有淨土」的角度,詮釋佛的真實語、不誑語,其意圖就是在於讓眾生生起知苦、離苦、了苦的解脫心,以深信願求生淨土。

下面從透視娑婆之劇苦、深信佛語與實有淨土、高揚淨土之超勝三個方面對大師所示「十種信心」進行深入解讀。

一、透視娑婆之劇苦

《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徹悟大師在「前四」中向我們傳達了這個事實真相。

(一)信生必有死

一則信生必有死。死亡是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之一,當我們面對生死的時候,要知道「普天之下,從古至今,曾無一人逃得」。秦始皇令人去出海尋仙藥以求長生不老,以及後來的某些皇帝迷信煉丹尋求長生不老的事例,都說明人們對於死亡充滿恐懼,並且希望通過外在力量能夠擺脫死亡。盡管他們作過種種努力,可是到了最後卻是事與願違。

徹悟大師說:「世間一切重苦,無過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徹悟大師遺集》)因此,一味地追逐功名利祿、高官富貴,對於生死問題又百般迴避,會使眾生長久地沉淪在痛苦的生死漩渦中。

(二)信人命無常

二則深信人命無常。即使是現前看起來鮮活的生命,實際上也極為脆弱。《四十二章經》記載,釋尊有一次問諸沙門:「人命在幾間?」一沙門答:「在數日間。」釋尊說:「子未能為道。」佛又問一沙門,沙門答:「在飯食間。」釋尊說:「子未能為道。」釋尊又問一沙門,沙門答: 「呼吸之間。」釋尊說:「善哉,子可謂為道者矣。」

生命在呼吸之間,盡管我們不願相信,但現實還是不斷地上演著一幕幕生死無常之劇。通過各種媒體,我們經常能獲知世界上發生的各種令人揪心的慘劇:地震、海嘯、水災、火災、風災、戰爭、傳染病、車禍、自殺……種種災難伴隨著無盡的哭嚎愁嘆之聲,古人所謂的 「昨日街頭猶走馬,今朝棺內已眠尸」並不誇張。

當人們面對這些訊息時,內心悲痛的情緒猶如火山一般,一湧而起,瞬間籠罩,以致無法呼吸。只要是對自己生命負責的人,都應該認真地思考生死問題。徹悟大師因遭受病苦而舍禪歸淨,無疑是對生死輪迴、人命無常有了更深的體悟。

(三)信輪迴路險

其三,徹悟大師還指出眾生輪迴路險的苦惱。死亡只是一期生命的結束,並不是苦難的終結,未來仍然是無休止的六道輪迴。凡夫眾生煩惱熾盛,剛強難化,因而在輪迴之路上充滿凶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釋尊在《大般涅槃經》中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在《雜阿含經》中,釋尊也有一個譬喻:有一隻盲龜生活在茫茫大海中,每過一百年鑽出水面一次。海上有一段帶孔的木頭,到處漂流。當盲龜恰好鑽出水面,遇到浮木,盲龜的頭恰好鑽進木孔,就能得度。眾生得人身的概率,比盲龜遇到浮木孔的概率還要小。由此,我們應當深刻地認識到人身實在是得之不易。

徹悟大師說:「得人身已難,況得男子身、六根具足尤難;聞佛法已難,況聞彌陀名號、淨土法門尤難。何幸而得難得之人身,何幸而聞難聞之佛法,聞之而猶不肯信,不深為可惜也哉!」(《徹悟大師遺集》)

所以,徹悟大師鼓勵淨業行人,堅信人身難得,佛法難聞,特別是殊勝的淨土法門,若是不能生信,則是最為可惜的一件事!

(四)信苦趣時長

其四,決定相信,苦趣時長,備受眾苦。眾生得人身的概率很小,那麼相對而言,墮惡道的概率就會很大。人身難得,也易打失,一念之差,即落於惡趣,難有出世之機。

徹悟大師說:「三途易入而難出,地獄時長而苦重。七佛以來,猶為蟻子。八萬劫後,未脫鴿身。畜道時長已極,鬼獄時長尤倍。久經長劫,何了何休,萬苦交煎,無歸無救。」 (《徹悟大師遺集》)意謂一旦失人身而落於惡趣,則久經長劫,無休止地遭受苦難,很難出離。一旦失此人身,來生又有幾人能復得呢?來世又有幾人能不墮入惡道呢?來世又有幾人能遇到佛法並依教奉行呢?

綜上所述,徹悟大師為我們揭示了我等六道凡夫眾生的險惡處境,真如當頭棒喝。大師勸誡淨業行人,對於生死、無常、輪迴、苦趣需要有清醒的認識,從而體察到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對於劇苦極刑的五濁惡世,要生起強烈的怖畏厭離之心,更要對極樂淨土生起強烈的欣慕嚮往之心。

二、深信佛語與實有淨土

(一)信佛語不虛

淨土法門是釋尊現量親證的境界,遠遠超出凡夫眾生的認知能力與範圍。針對這種情形,徹悟大師勸導眾生要「深信佛語」,並說:「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金剛經》云:「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世間的仁人君子尚且不會妄語欺誑眾生,何況是已經證得圓滿菩提的釋尊呢?《佛說阿彌陀經》中,釋尊在宣說淨土法門之時,他方世界無量諸佛皆出廣長舌相,為作證明,更加印證了釋尊所說之法的真實不虛。

(二)信實有淨土

徹悟大師繼而勸導眾生深信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眾生障深慧淺,對於極樂世界的存在常存懷疑心態,既有此疑,便不能入道。釋尊在《佛說阿彌陀經》中明確告訴我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等經典對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進行了生動的描繪。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如馬鳴菩薩、龍樹菩薩、慧遠大師、智者大師、善導大師、永明大師等,對淨土的殊勝也有過諸多發揮。

《淨土聖賢錄》記載了大量往生公案,比如東晉慧遠大師,一生三次見佛,後於八十三歲時又一次見到極樂世界與西方三聖,同時見到白蓮社中先前往生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劉遺民等人。七日後,大師自在往生。

又如宋朝可久法師,八十一歲時坐化。三天後,回來對人們說:「我去遊歷了淨土,見到種種勝境,與佛經所說的相符。塵世修淨業的人,蓮華台上已經標了名字。標金台的,有成都廣教院勳公、明州孫十二郎和我。標銀台的,有明州徐道姑。」說完又化去。後來徐道姑去世時異香滿室,孫十二郎去世時天樂鳴空,足見可久法師所言不虛。古往今來,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足以證明極樂世界之實有,不須存任何懷疑。

三、高揚淨土之超勝

(一)信願生即生

徹悟大師原是已獲印心的臨濟宗第三十六世禪師,後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因病緣故,聞淨業之殊勝,憶古德之推崇,舍禪歸淨,大扇蓮風,遐邇仰化,道俗歸心,被推尊為蓮宗十二祖。大師勤修淨業,於臨命終半月前即告知弟子:「淨土相現,吾將西歸矣。」(《徹悟大師遺集》)嘉慶十五年(1810)十二月十七日申時又告訴眾人:「吾昨已見文殊、觀音、勢至三大士,今復蒙佛親垂接引,吾今去矣。」(《徹悟大師遺集》)

大師面西端坐合掌說:「稱一聲洪名,見一分相好。」遂手結彌陀印,安詳而逝。大師舍禪歸淨一著,深具悲心,凡夫眾生障深慧淺,非仗佛力不能得度;淨土法門至極圓頓,勤修自可帶業往生。大師在「後四」中,對淨土法門有直截精當的開示。

往生淨土不難,願生即生。關於這一點,大師有過多次開示,比如在示眾法語中說:「淨土門中,以願為最。凡有願者,終必能滿。」(《徹悟大師遺集》)並以《神僧傳》中一僧戲發作將軍願、另一僧代他人發願而事成、瑩珂法師讀《往生傳》念佛往生、懷玉禪師念佛志在金台、劉遺民居士感佛手摩其頭衣覆其體等一系列的事蹟,表明阿彌陀佛悲心無盡,只要眾生髮願求生,阿彌陀佛即滿其願。所以徹悟大師說:「信願行三種資糧,唯一‘願’字盡之矣!」。(《徹悟大師遺集》)

難信而易行是淨土法門的突出特點,對於往生的條件,蕅益大師曾說:「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佛說阿彌陀經要解》)這麼殊勝的利益,皆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所成就。《佛說無量壽經》第十八願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十念往生,可謂簡易至極。

《淨土聖賢錄》記載,唐朝張鐘馗以殺雞為業,臨命終時見緋衣人驅群雞至,啄其雙目,血流不止。有僧人為其設像,勸其念佛,忽然香氣滿室,群雞散去,鐘馗端坐而化。又,唐朝張善和以屠牛為業,臨終見牛數十頭,作人言對他說:「你殺我!」即請僧人為其念佛。僧人說:「佛經中說,如果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至心具足十念,稱念阿彌陀佛,能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張善和說:「地獄已經現前,來不及取香爐了!」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西厲聲稱佛。未滿十聲,急忙說:「佛來了,已給我寶座。」 說完就化去了。可見,只要具足真信切願,往生淨土實在不難。

(二)信生即不退

徹悟大師接著開示,淨土法門對眾生修行成佛有無與倫比的殊勝利益——生即不退。按照通途法門修行,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因為眾生修行過程中會退轉,進一退九的情況並不罕見。相比之下,淨土法門奇特殊勝,眾生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即得三種不退轉。《佛說阿彌陀經》云:「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蕅益大師注曰:「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佛說阿彌陀經要解》)

關於得不退轉的原因,智者大師說:「得生彼國,有五因緣不退。云何為五?一者,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進不退。三者,水鳥樹林風聲樂響,皆說苦空,聞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國純諸菩薩以為良友,無惡緣境。外無神鬼魔邪,內無三毒等,煩惱畢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國即壽命永劫,共菩薩佛齊等,故不退也。」(《淨土十疑論》)這些殊勝因緣,使極樂世界眾生的心念念都安住在道上,如同進了保險箱,不必再擔心會退轉。

(三)信一生成佛

此外,眾生往生淨土之後,就擁有了無量壽命,又由於周圍皆是善緣,無纖毫之惡緣,使往生彼土的眾生的修行念念增上,因而成佛之事即可一生成辦。由《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可知,眾生哪怕下下品往生,也只需十二大劫(這是按娑婆世界的時間計算,在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十二天)即可華開見佛,斯事勝妙,不可思議!

(四)信法本唯心

徹悟大師最後開示,要相信法本唯心。在事相上要相信在十萬億佛土之外,確實存在極樂世界。同時要明白,極樂世界不在我們心性之外。正如徹悟大師所說:「況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隨緣,終日不變。橫遍豎窮,當體無外。彌陀淨土,總在其中。」(《徹悟大師遺集》)大師又說:「西有者,謂西方的的是有,但含事理空有等種種義相耳。」(《徹悟大師遺集》)

並從常有、非有而有、有即非有、真空妙有之有、非空非有之有、即空即有之有等角度詮釋西有的觀念,並論西有者,乃是自性本具真善妙有之有,而西方依正莊嚴,皆一切眾生性所本具,特借彌陀大願為增上緣因,一發突顯。大師的開示理事具備,故知四十八願乃阿彌陀佛稱性而發,極樂世界乃理具事造,其深廣境界非凡夫心量所能測度。眾生修行,既不可執理廢事,亦不可執事廢理,須知全事即理,全理成事,理事圓融,乃是正途。

《大方廣佛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徹悟大師以「十信」激揚眾生厭離娑婆、欣求極樂之心,為眾生作淨業修行之良導,悲心無盡,意味深長。我等淨業行人當切記大師提出的「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十六字綱宗,徹底靠倒阿彌陀佛,信願持名,帶業往生,成就無量劫來第一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