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的三個重點

《楞嚴經》前三卷半的經文當中,有三個主題是它的重點:

第一個,破除虛妄。我們平常在修學的時候,都是根據我們的情緒。我們看別人拜佛拜得不錯,很有感應,就也去拜佛。你依止這個動機,一輩子不可能把佛拜好,你是緣外境的殊勝而去用功的。這個人念佛很有感應,你也去念佛,那沒有用的。

在《楞嚴經》的觀念,所有的修學,要透過你內心的智慧的觀察,要由內而外地從你內心發動,不能從外境而來。由外面而來的,到最後很容易被外面所破壞。就像阿難尊者一樣,他剛開始看到佛陀三十二相而出家,結果他還是被摩登伽女的邪咒所破壞,因為他沒有找到他的本性。

所以,首先要破除我們過去習慣性去使用的這個攀緣心。這個地方是我們所要破除的,所謂的「七處破妄」。

第二個,開顯真實。阿難尊者被破到最後,他自己說:那我的心在哪裡呢?是不是已經沒有了?佛陀說:還有!佛陀先破,然後再立,說你的心就在哪裡、在哪裡,在眼睛叫作見性,在耳朵叫聞性。佛陀從十個地方來開顯,我們的真心是隨時存在的——十番顯見,只是我們沒有去認識它而已。

第三個,真妄不二。佛陀剛開始把真跟妄講得很清楚,什麼是妄、什麼是真,最後告訴你:其實妄的本質就是真,只是迷跟悟的差別。當你迷惑的時候,全真成妄;當你悟的時候,全妄即真。所以,你今天要回家,不是把妄想舍棄掉,你只要不隨妄轉,妄想就會轉變,即妄顯真,就路還家。

換句話說,整個三卷半的思想,蕅益大師給它一個總結,就是讓我們了解「達妄本空,知真本有」。這句話非常的重要,如果大家要用功,這兩句話一定要把它參透。

首先你要知道妄想的本性是空的,你面對妄想的時候要知道,它是緣生緣滅的,它不真實,它不是本來有的,它是後來才有的。如果妄想是真實的,沒有一個人可以成佛。

也就是說,我們修學不是說:哦,真實有一個妄想,然後我們真實把它消滅,不是這樣子的。而是我們覺悟了以後,妄想自己消滅掉,像那個水泡一樣,太陽出來,它自己消失掉了;其實太陽不出來,它也是不真實。妄想是本空,真心是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