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

末那識有六個特徵:第一,它總是追求愉悅;第二,它嘗試逃離痛苦;第三,它忽視追求愉悅的危險。一味追逐感官享受會損害我們的身心。如果我們深入觀察曾經渴求的對像,就能夠看到潛在的危險。

末那識的第四個特徵是它會忽視痛苦的好處。痛苦有它存在的價值。每個人都需要借著一些痛苦的磨煉,獲得成長,增進理解,同時培養仁慈、快樂及幸福的感受。只有經歷過痛苦,我們才能覺知快樂與幸福。

沒有經歷過戰爭,不會懂得和平的可貴;沒有經歷過飢餓,不會懂得面包的珍貴,也不會知道有東西可吃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這樣的幸福只有當我們真正經歷過飢餓,才會感受得到。在我們的生命中,都會有一些危險的時刻,當我們念及的時候,就能開始盡情享受當下的安全。因為經歷過苦難,所以我們有機會學習理解與慈悲。透過接觸與了解痛苦,慈悲之心油然升起。

我不會送我的朋友或是小孩到一個沒有痛苦的地方。因為在那樣的地方,他們沒有機會學習培養理解與慈悲。佛陀說:沒有受過苦難就沒有學習的機會。佛陀成道,是因為他飽嘗痛苦。我們需要通過痛苦走向佛陀。痛苦就是道。借著痛苦我們得以看到了悟、慈悲與愛之道。深觀悲傷、苦楚以及痛苦的本質,我們能夠看到解脫之道。如果我們不懂什麼是痛苦,就無法走向佛陀,也沒有機會接觸安寧、接觸愛。正是因為我們曾經歷痛苦,所以現在有機會辨認出通往自由、愛以及理解的道路。

我們每個人都會追求快樂,希望逃離痛苦。我們以為追求了快樂,就可以避免痛苦,但事實並非如此。這種行為阻礙了我們的成長,更阻礙了我們獲得幸福。沒有理解、慈悲與愛,幸福不可能實現。如果我們不懂自己的痛苦與別人的痛苦,愛不可能出現。接觸痛苦幫助我們培養慈悲與愛的情感。欠缺理解與愛,我們不能幸福,也不能令他人幸福。所有人都擁有著慈悲、諒解、快樂與無畏的種子,如果我們持續逃避痛苦,這些種子就沒有機會成長壯大了。

在梅村的上村,我所居住的地方,有一個蓮花池。我們都知道,蓮花不能在沒有淤泥的地方生長。我們需要淤泥以種植蓮花,大理石不能成為蓮花生長的地方。淤泥在培育蓮花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理,痛苦在培養理解與慈悲的過程中,也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

我們必須擁抱痛苦並深入觀照,由此便能學到很多東西。當埋在藏識深處的恐懼上升到意識的層面時,我們的修習就是邀請正念的種子顯現。正念幫助我們真正存在,覺察並擁抱痛苦,而不是逃離。開始的時候,我們的正念不夠強大,無法處理痛苦與悲傷,但經過修習,特別是有團體幫助我們修習的時候,我們的正念就能夠生長,有足夠的力量掌握痛苦、悲傷與恐懼。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劑痛苦以培養理解與慈悲,但我們不需要製造更多的痛苦。因為我們的內心以及周圍的痛苦已經超出我們的需要。我們的意識能夠通過觀察痛苦得到學習,然後將所學到的知識傳遞到藏識。

末那識的第五個特徵是忽視中道。意識會提醒末那識關於中道的智慧。通過正念呼吸,我們可以幫助意識深觀,覺知末那識的所有妄想,並覺知存在於藏識的智慧的種子。當意識修習專注力(正定)的時候,專注的對像是相互關聯、相互依存、彼此平等的。如果意識能夠集中在這些對像之上,智慧自然會出乎意料地快速來到。

末那識的第六個特徵是嘗試佔有、擁有以及持有一切它注意到並想到的東西。渴求是人類的一個強烈的衝動,因為它的存在,我們充滿嫉妒,希望擁有一些人與一些東西。但由於覺知到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聯,於是我們終於了悟,其實並沒有什麼東西是我們可以真正擁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