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一以貫之

一般慈善家在做善業的時候,第一個他沒有我空、法空的正見,沒有空正見。第二個他沒有菩薩的願力。所以他造善事,往往是怎麼樣?叫做一時興起;他突然間跑到菜市場看到一個眾生很可憐,啟發了惻隱之心,就把它買下來放生,他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我一時的生起惻隱之心。

所以慈善家做善業,他第一個善業和第二個善業,沒有連貫性,他沒有一以貫之,沒有貫穿所有善業的願力。他沒有這種貫穿性。一般的慈善家,他想到什麼就做什麼,他生命沒有一個智慧和願力來貫穿他的身口意,沒有說吾道一以貫之,沒有這個東西。他完全是想啥就幹啥去了。所以他第一個善業跟第二個善業沒有連帶性。

菩薩修學善業就不是這樣,菩薩修學善業有空正見、有菩提心,所以叫做什麼?菩薩的善業叫做波羅蜜啊!人天乘沒有波羅蜜,二乘也沒有波羅蜜,一個阿羅漢去佈施,也不能叫波羅蜜,叫善業。只有菩薩去佈施、去持戒,後面加一個波羅蜜,因為他有道啊!吾道一以貫之!菩薩的所有善業,一定是跟般若智慧相應,一定跟他的菩薩本願相應,他有光明有大地,大地能夠攝持所有的樹木華草,所以得果報時,他的功德就不可思議!互含互攝。

所以你看《攝大乘論》上說:菩薩行佈施的時候,他是依止菩提心、空正見,他佈施的心態也具足了持戒的心、忍辱的心、精進的心、禪定的心、智慧的心,六度都具足了。他佈施時不是只有施舍的心,還包含了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他因地的善行是互含互攝,得果報時,當然也是不可思議,互含互攝,叫做法界緣起,這個跟我們業感緣起、跟我們諸天的業感緣起,是不一樣的!他的顏色光明是互含互攝的,這叫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