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的十種心

「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隨念心」。這是時時刻刻都能生得起念佛的念頭。要怎樣才能生得起來?念熟了就生起來了,常念就會生起來。念得不夠熟,常常會忘掉,念熟了就會生起來。初學的同學聽經是必要的,為什麼?我們對這個信的程度不夠,原因就是我們對於極樂世界了解得不夠。

對極樂世界、對我們娑婆世界、對十方世界了解得愈清楚,你的信心才是真誠、懇切。了解透徹了,我們發願求生一點疑惑都沒有,這個決定是正確的,才會認真去真幹。所以聽經的目的在哪裡?斷疑生信,第一個目標。更進一步的,破迷開悟,這是對於念佛有相當基礎的人,他清淨心、平等心已經現前,他多聽經會開悟。

過去聽得多、看得多,半信半疑,所以沒有顯著的效果。但是阿賴耶裡頭有這些種子,一旦真聽明白了,它馬上就起作用。為什麼?對於過去所聽的這些業習種子不懷疑了,不懷疑就生智慧。

這裡頭有句話說得很好,「雖觀如來相好,不生愛著之心」。如來,我們塑造的佛像,依照《造像度量經》的標準,把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造出來,世間人所稱為這是貴相、福相,沒有留戀,沒有染著的心。對於佛尚且如此,世出世間一切法你當然不生愛著之心。

「於無念中,常念彼佛」,無念是失念的時候,心裡頭沒有其它的念頭,這個時候要生起念佛的心,常常想到佛,常常不離開佛。所以念佛人手上拿一串念珠,掛一串念珠,這念珠的作用在哪裡?提醒自己念佛,是這個意思。

《念佛十種心》:

一、無損害心。念佛之人,於諸眾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損害,令得快樂,是名無損害心。

二、無逼惱心。念佛之人,身心安靜,於諸眾生,常起大悲之心,深加哀傷,令得脫苦,是名無逼惱心。

三、樂守護心。念佛之人,於佛所說正法,當須不惜身命,守護愛惜,是名樂守護心。

四、無執著心。念佛之人,常以智慧觀察於一切法,不生執著,是名無執著心。

五、起淨意心。念佛之人,能離世間離染之法,復於利養等事,常生知足之心,是名起淨意心。

六、無忘失心。念佛之人,求生淨土,成佛種智,於一切時,念念不舍,是名無忘失心。

七、無下劣心。念佛之人,常行平等之心,於諸眾生,尊重恭敬,不生輕慢,是名無下劣心。

八、生決定心。念佛之人,不著世間言論,於無上菩提之道,深生正信,畢竟不惑,是名生決定心。

九、無雜染心。念佛之人,修習功行,種諸善根,心常遠離一切離染煩惱,是名無雜染心。

十、起隨念心。念佛之人,雖觀如來相好,而不生愛著之心;於無念中,常念彼佛,是名起隨念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