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願今得果成寶王,還度如是恆沙眾。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楞嚴經》的觀點,我們前面講過,我們剛開始在修學不變跟隨緣的時候,先從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除顛倒想,成就了一個不變的體,先悟入這個體;接下來,從這個體依體起用,產生一個隨緣的作用,這個就是菩薩的誓願。所以他這個時候發起了一個菩薩的誓願,而且請求佛陀再一次的加持。這一段的經文,蕅益大師分成三小段:

第一個,發大誓願。

當阿難尊者消除了顛倒想以後,他說對於未來我有兩個期望:第一個,「願今得果成寶王」——我希望我趕快能夠成就無量的波羅蜜,成就佛陀,成就寶王。第二個,我希望以我的波羅蜜來救度一切恆沙的眾生——下化眾生。這樣的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他的心態是怎麼樣呢?「將此深心奉塵剎」。

這段話最主要就是「深心」。古德解釋這個「深心」,就是真實而不虛妄的心,不為名利、不為人天果報、不求二乘涅槃,一心一意地為了眾生、為了菩提,這種深心。當然阿難尊者能夠生起這樣的深心,是因為他經過「首楞嚴王三昧」的洗滌,消除了顛倒想,才做得到的。沒有夾雜任何的顛倒想,依止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來報答佛陀的說法之恩。這一段,蕅益大師說,它是一個總相的菩提心,一般性的菩提心。下一段叫作別相的、增上的菩提心。

我們看下一段:

「伏請世尊為證明,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

這個菩提心,前面的是一個總相的、一般性的,這個地方是別相的。

這個時候阿難尊者跪在佛前,請佛陀來證明他的內心。他說我今天要度眾生,是怎麼度眾生呢?是「五濁惡世誓先入」。這個地方就很特別了。蕅益大師說,這個五濁惡世的特色,從外在的環境來說,去佛久遠、魔強法弱。五濁惡世就是染污的力量很大,清淨的力量很小,誘惑很多。從內心的世界來說,眾生煩惱粗重,剛強難化。眾生的煩惱很重,到五濁惡世大家都很重。所以在這樣的一種外緣跟內因都非常污濁的環境之下,一般的菩薩不敢來到這個世界度眾生。阿難尊者今天發下堅固的誓願——「五濁惡世誓先入」,而且他說假設一個眾生沒有成佛,他絕對不成就大般涅槃。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在講別相的菩提心時說,菩薩的誓願是以心中的智慧作基礎的。阿難尊者今天敢發一個這麼重的誓願,說是「五濁惡世誓先入」,這表示阿難尊者是透過「首楞嚴王三昧」,而成就了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他能夠從眾生的妄想當中找到一個清淨的本體,說是「把心帶回家」,進而從這個「家」當中,他產生一種同體的大悲,方能至此——才能夠發起這樣的誓願!否則一般人不敢發這種誓願——「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他發不出來的。這表示他已經經過首楞嚴王三昧真實地洗滌他的顛倒想,真實地找到他自己的家,所以他能夠發這麼一個深固的誓願。

「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審除微細惑。令我早登無上覺,於十方界坐道場。」這一段是請佛加被。

阿難尊者只是悟得了一個清淨的法身,他還沒有證得,所以他這一次再請佛陀加被。「大雄」是讚歎佛陀的法身,「大力」是依止法身所產生的智慧。他能夠破煩惱障,所以叫大力。「大慈悲」是依法身所生的慈悲心。這個時候他希望能夠幹什麼呢?能夠更進一步地消滅他的微細煩惱。

在蕅益大師的判教中,阿難尊者這個時候覺悟了清淨法身,他的階位是圓教的初信位,斷了見惑,他的知見的煩惱破壞了,但是他還有愛取的思惑。就是在《楞嚴經》上,佛陀說:「阿難尊者你已經覺悟了清淨的法身,你也知道妄想是不真實的,是外境的刺激產生的,你現在慢慢地能夠不為煩惱所擾動,能夠成就不動尊,但是你無量劫來在六根門頭當中累積很多的習氣,這個都要消除的。」

所以這個「微細惑」就是要經過二十五圓通,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從這個六根門頭當中,去洗刷我們過去殘餘的煩惱習氣。所以這一段經文等於是承先啟後,把前面三卷的觀念作一個總結,又帶動了下一段二十五圓通的修行。所以他說「希更審除微細惑」,等於是再一次的請法,使令我能夠早一點把六根的煩惱洗乾淨,而成就無上菩提,到十方界去廣度眾生。這個是請佛陀進一步的加被。

第三段說明「道心不退」。

「舜若多性可銷亡,爍迦羅心無動轉。」

阿難尊者修習首楞嚴王三昧,他的特點就是道心不退。這個「舜若多」就是虛空的意思。虛空是無形無相的。我們看到這個樹木被颱風一吹,倒了;房子也被颱風吹倒了。但是我們沒有看到虛空被破壞。這個意思就是說,即便虛空可以破壞,我的「爍迦羅心」(「爍迦羅」就是金剛,金剛是很堅固的)還是不動轉。

從這一段經文,我們可以看出「首楞嚴王三昧」的特點:

第一個,首楞嚴王三昧它的理體、它根本的思想,就是「妙湛總持不動尊」,它是不變跟隨緣兩種觀念。我們這一念心跟這個觀念接觸了以後,產生一個修德。這個修德(即修學)有什麼好處呢?從自利的角度能夠「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歷僧祇獲法身」,破除我們的顛倒想。從利他的角度,我們能夠產生堅固的誓願——「五濁惡世誓先入,如一眾生未成佛,終不於此取泥洹」。所以這個首楞嚴王三昧的殊勝在於它能夠從這個地方來加深我們自利利他的功德。這裡我們對《楞嚴經》的法門先作一個綱要的了解,作一個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