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鬘夫人師子吼經》,簡稱《勝鬘經》,有漢文和藏文兩類譯本,經題詳略不一。漢文譯本有三種:一、《勝鬘經》一卷,北涼曇無讖在玄始年間(412~428)譯,見於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早佚,唐智昇《開元釋教錄》列入闕本。

  二、《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一卷,劉宋求那跋陀羅於元嘉十三年(436)譯,今存。

  三、《勝鬘夫人會》一卷,唐菩提流志於神龍二年到先天二年間(706~713)
  譯,編入《大寶積經》第四十八會,今存。藏文譯本一種,二卷,勝友、善帝覺、智軍合譯,也編入《大寶積經》裡,今存。在現存譯本中,漢地最流行的是劉宋譯本。此本的譯文簡當,且為歷代學者講說、章疏所據而受到重視。本經自從唐譯本編入《大寶積經》以來,以後各錄的入藏目都列入寶積部,其實本經所詳義理,還是涅槃部一類的,按其內容應該列入涅槃部。

  本經敘述勝鬘夫人由於父波斯匿王,母末利夫人的引導,聞法見佛而生信解,得到授記,即於佛前演說一乘、一諦、一依等大乘佛法。本經後分特分別標出全經所詳的十四義和總結,後世遂據以劃分為十五章段。前三章敘述勝鬘夫人皈依、受戒、發願的經過。第四章詳說攝持正法,總攝一切願行。而本經所謂"正法",係專指涅槃一乘法。
  第五章說關於一乘法的修證。從第六章到第十二章,解釋三乘必歸於佛乘而為一乘所攝,於此詳說入於一乘之道。第十三章說入一乘道之因。於此解釋佛說"心性本淨、客塵所染"密意是指的"如來藏心"。第十四章說淨信為本,仍指歸於涅槃。第十五章總論以上文義作結。

  本經反覆說明如來藏是出世正因,多就《大法鼓經》意而加以發揮。關於如來藏之說,《楞伽經》裡也有專章闡述。並說勝鬘夫人宣說如來藏、藏識、如來境界云云,可見《楞伽經》與本經的關係及教義上互相闡發的共同之處。

  本經傳入中國,以劉宋譯本弘傳較盛,最初註釋本經的是劉宋竺道猷。他於經出之後就反覆披尋,撰《註解》五卷。其後道慈從他問學,依注刪節為《要解》二卷。這兩種都早佚。梁代有慧超《注》、僧馥《注》、僧璩《文旨》、法珍《義疏》、法瑗《注》、慧通《義疏》及梁武帝《別釋》等,也都佚。當時北地有道辨《注》、慧光《註釋》、僧苑《疏記》、曇延《疏》及靈祐《疏》等,也都佚。現存敦煌出土的北魏正始元年(504)寫本《義記》及延昌四年(515)寫本照法師《疏》殘本各一卷。隋代有慧遠的《義記》二卷,今存上卷;吉藏《寶窟》三卷,今存。唐代有窺基《述記》二卷,明空《義疏私鈔》六卷,今存;另有元曉《疏》、道倫《疏》各二卷,靖邁《疏》、攀法師《義記》各一卷,都佚。唐代以後,本經講習衰歇,未見有續出的註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