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人的心識領納外境時所產生的五種感受。
一、憂受,即在意識領納違情之境時所產生的憂惱感受;
二、喜愛,即在意識領納順情之境時所產生的喜悅感受;
三、苦受,即在眼等五識領納違情之境時所產生的苦痛感受;
四、樂受,即在眼等五識領納順情之境時所產生的快樂感受;
五、舍受,即在眼等六識領納不違不順之境時所產生的不苦不樂感受。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常見辭彙 > 正文
梵語 anuvyavahāra-hetu。為十因之一。語出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謂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一切惑業繫縛與不繫縛之...亦名:殺戒起因三毒 戒本疏·四波羅夷法:「因解殺戒論心。如善生雲,貪利害命,瞋殺怨家,癡謂有福殺老父母。又雜...云何於法所緣差別?若略說有四種,謂遍滿所緣,治行所緣,善巧所緣,淨惑所緣。遍滿所緣復有四種,謂有分別影像所緣...(地名)梵名曷羅闍姞利呬城Rājagṛha,在中印度摩伽陀國。頻婆娑羅王(新曰頻毗娑羅)自上茅城之舊都,遷居於此,...指生佛一如,即法界眾生雖成佛而生界不減,佛界亦不增。或謂生、佛二界共為無量無邊,生界無邊,故眾生成佛而生界不...(術語)阿賴耶識十八名之一。了義燈四本曰:十六名根識者,大眾部立為根本識。...(喻)如來所訓示的真理教法,因其教法能令眾生獲得解脫和涅槃。...【能歸依】 p0893 大毗婆沙論三十四卷十頁云:何者能歸依?能歸依者:有說:是名等。有說:是語業。有說:亦身...(術語)如以無常為常,以苦為樂,反於本真事理之妄見也。是為無明之所使然,倒見事理也。圓覺經曰:一切眾生後無始...【法身能為有情放大智光等】 p0766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六頁云:世尊!等無加行;何因緣故,如來法身、為諸有情、...【無覆無記得】 p1072 俱舍論四卷十八頁云:論曰。無覆無記,得唯俱起,無前後生。勢力劣故。法若過去;得亦過去,...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孤獨,為子取婦,得豪貴長者家...優婆塞戒經卷第一 北涼中印度三藏曇無讖譯 集會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林中阿那邠坻精舍,與大比丘...佛陀駐錫在靈鷲山說法的時候,附近有一個弱小的國家,經常受到鄰國的侵凌,加以國內瘟疫流行,內憂外患,人民非常苦...
每一個人有各自的因緣不同,有福報跟沒福報相差很大的,不是他腦子不好用,也不是他生不逢時,我告訴你這就是福報。...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寶。尤其在佛滅度之後,佛寶法寶還完全依靠僧寶來傳遞,離開僧寶一切免談。不知海外怎麼樣,大...
信,有四種層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證信。 一、初信 一般人由於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
此世不執著,他世也不要執著,過去也好,未來也好,都不要執著,這叫不著三世。過去、未來,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不要...
目前我們在許多寺院的法會上看到的佛教教旗,是美籍波蘭人奧爾科特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放出的六種光色設計的,並在1...
長者子為相好莊嚴發願 地藏菩薩在久遠不可說劫之前,轉生為一位長者子,他見到當時出世的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相好...
《楞嚴經》的法門,就是一個轉,轉因緣之法而回到不生不滅的本性。這個轉字是很重要。你看我們大乘佛法,有人說修學...
五受
【佛學常見辭彙】
上篇:五苦 | 下篇:五品 |
【五事緣起等攝非緣起等攝分別】 p0292 瑜伽七十二卷十一頁云:問:如是五事,幾緣起所攝?幾非緣起所攝?答:三、...
隨說因
大殺戒起因三毒
所緣差別
王舍城
生佛不增不減
根識
甘露法
能歸依
顛倒
法身能為有情放大智光等
無覆無記得
【大藏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佛說玉耶女經
【大藏經】優婆塞戒經
念珠的由來

為什麼有的人輕輕鬆鬆就能賺錢
大安法師:不能打罵破戒的出家人

佛法四種層次的「信」

未來不由你計劃,業果來安排

佛教教旗的緣起與象徵意義

地藏菩薩的弘誓大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