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僧人。漢族地區僧人最早西行求法者。原籍潁川(治所在今河南禹縣)。少年出家。嘉平(249~253)中,曇柯迦羅弘傳《僧祇戒本》,開始依羯磨法授戒,他依法受戒成為比丘。出家後精研經典。常在洛陽講《道行般若經》,感到譯者理解未透,刪略頗多,文句艱澀,難於理解,因而發願西行尋找原本。甘露五年(260)從長安出發,到當時大乘經典集中地于闐(今新疆和田一帶)寫得《放光般若經》梵本40章,60餘萬字。由於當地聲聞學徒的阻撓,寫本未能很快送出,直到西晉太康三年(282)才遣弟子弗如檀(漢譯法饒)等10人送回洛陽,元康元年(291)由無羅叉和竺叔蘭等譯出,計20卷。朱士行終身未回漢地,80歲病死于闐。其所得經典雖只有《放光般若經》一種,譯文仍不完整,但對當時影響很大。一時學者如帛法祚、支孝龍、竺法蘊、康僧淵、竺法汰、於法開等都借《放光般若經》來弘揚般若學,後人有託名《朱士行漢錄》之作,隋初已佚。(隆 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