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見者,一有見,二無見。
一、有見 為遍於有之邪見,固執實有物之見也,又增益實性之妄見也。
二、無見 為遍於無之妄見,固執實無物之見也,又減損實性之妄見也。
此有無之二見,通於一切法邊見中之斷常二見,人身之有無二見皆是也。故一切之邪見,納於此二見之中。自此二見生一切之邪見。法華經曰:‘入邪見稠林,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具足六十二。’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梵語 avadāta-vasana,巴利語 odāta-vasana。原意白色之衣,轉稱著白衣者,即指在家人。印度人一般皆以鮮白之衣為...凡十卷。唐代般若譯。今收於大正藏第八冊。略稱六波羅蜜經、六度經。內容講述護持國界及菩薩所修六波羅蜜之法。計分...(地名)又曰龜茲,屈支。國名。...梵語 phānita。冰糖之異稱。五分律卷五作五種藥之一。蘇悉地羯囉經卷上分別燒香品作五香之一。善見律卷十七(大二...【十二有支流轉門】 十二有支流轉門,是順觀十二因緣,即有情生命流轉的因果,如《緣起經》曰:『依此有故彼有,此...【怯弱障有六因緣】 p0831 瑜伽三十一卷十三頁云:謂能遍知初怯弱障,有六因緣。一、由先業增上力故;或由疾病...(動物)昔有一人在山中誦剎利書,有一野狐住其傍,專心聽誦書,有所解。謂我解此書,足為諸獸中之王矣。於是遊行而...(術語)提婆達多造三逆罪在生墜於無間地獄:一、破和合僧得五百弟子,此五逆罪之破和合僧也。二、僧還和合,則起惡...即無慚和無愧二種心所。作了壞事,不知慚恥,叫做無慚;作了壞事,不知愧疚,叫做無愧。此二種煩惱是隨逐六根本煩惱...【自體色與根所取色】 能造四大造作一切色法,但所謂一切色法,不出『自體色』與『根所取色』兩大類。一者自體色就...(術語)歷游諸處也。即行腳也。法華經信解品曰:漸漸遊行,遇向本國。釋氏要覽下曰:毗奈耶律云:如世尊言,五法成...(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
特別提示:大悲咒的感應真是太多了,但這篇小文章的修持觀念還是比較正確的,值得初學者學習和借鑒。本文來自網絡,...
原文: 佛祖聖賢,未有不以逆境為大爐鞲者。佛四聖諦,苦諦居初;又稱八苦為八師。苟稍存喜順惡逆之情,終與夏草同...
來書備悉。須知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從前理學家以棄倫理、明因果報應、生死輪迴而辟之,謂其無父無君,惑世...
千萬不可懷疑,懷疑即是自誤,其禍非小。況離此苦世界,生彼樂世界,是極快意之事,當生歡喜心。千萬不可怕死,怕死...
禪宗唯明自性, 非吾輩鈍根所能得其實益者。淨土法門, 三根普被。未成佛前, 皆當修習。我輩既不能斷惑證真, 仗自力了...
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青年的宗教,佛菩薩的聖像中,大都沒有鬍鬚,幾乎沒有皺紋,是象徵青年的意思。所有的菩薩聖像都...
往生淨土的三資糧就是信、願、行。 首先,這個願就含攝著信和行。在《阿彌陀經》中,佛向當機者舍利弗陳述西方極樂...問: 關於臨終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時具足信願持名,臨終無論什麼情況,都可以往生呢? 大安法師答: 對這個問題...
有無二見(二)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辨惑(四) | 下篇:斷常二見(二) |
中國佛教寺院,位於上海安遠路。清光緒八年(1882),普陀山僧人慧根赴印度禮佛,經緬甸迎回大小玉佛五尊。歸國後途...
白衣
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
丘慈
石蜜
十二有支流轉門
怯弱障有六因緣
狐
三逆
中隨煩惱
自體色與根所取色
遊行
【大藏經】華嚴經·淨行品
【大藏經】金光明最勝王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修持大悲咒的感應和心得報告

豈有天生彌勒,自然釋迦

佛法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

怕死之心與阿彌陀佛大願相悖

未成佛前,皆當修習淨土法門

佛經中出現的童男與童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