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忍者絕非懦夫,乃是豪傑丈夫

世人以為,忍耐等同怯懦,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將違逆之境生硬吞下。這只是凡夫的硬忍耐而已。蘇東坡曾如是論及忍耐:「古之所謂豪傑之士,必有過人之節,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可見善忍者絕非懦夫,乃是心懷高遠的豪傑丈夫。

在佛陀教義裡,忍耐並非懦弱、壓抑,而是蘊含著識實相、敢擔承、解眾生苦難的大智大勇大慈悲。佛教之忍即令心安穩,受他人之侮辱惱害等而不生嗔心,或自身遇苦而不動心,證悟真理,心安住於理上。

娑婆穢土,末法時期,修行之艱難可想而知。無量劫以來,眾生累生累世造作的善業惡業夾雜不清,因果成熟亦相續不斷,使得行者於修行路上,障難煩惱常會洶湧而至,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甚至會魔障連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外部的環境壓力,內心的煩惱糾結,重如須彌,障礙聖道。

於世人來講,現世安穩,便可稱如意;而對於修行人來說,出離生死,方為正道。一個親近沙門心存正信之人,不可只以拜佛誦經、參加法會、放生佈施等等以為修持,更要於日常生活中修習慈悲忍辱。欲成佛,先受魔,若不經過磨難,佛道難以成就。欲問智慧從何處來?皆由人事之間歷練而來。坎坷磨難才能磨練內心,增長智慧。

凡夫畏果,果報當前往往不知所措,甚至觸動惡念,再造惡業。殊不知,果由因生,故而菩薩畏因,知了世事,無善無惡。肉身不過四大假合,生老病死是為正常;萬事都是因緣,沒有一帆風順,或去或來,或得或失,不過自然現象,何足道哉。即使逆境當前,也心無罣礙。如是看破,自然放下。一旦放下,又何來怖畏?所以真正的佛子,臨逆境能安然順受,不生嗔恨,不逃不避,受挫折時能堅忍不拔,信仰不易;對順境不起我慢之心,不意氣揚揚。一切橫逆交加,亦處之泰然,越在難處越行精進。這不僅是人所稱許的修養,更是菩薩悲智精神的展現。

娑婆世界,法弱魔強,欲修正法,舉步維艱。但仁者當知,越是五濁熾盛之際,佛陀慧日越發光明無量,輝映天地。佛子愈在障難中行難行之事,則功德愈大。故嘗有云:於淨土修行百年,不如於穢土修一剎那。

佛子於正法信心不退,堅如磐石,則千障不改所行,萬魔不退道心,逆來順受,修忍辱波羅蜜。障礙現前之際,不與眾生生嗔恨,也不對魔起怨仇心,而是迴光返照,懺悔自己,誓不造惡。於自身煩惱之中,發慈悲心,憫眾生之苦痛,願代眾生受無量之苦,使其皆獲安樂;發菩提心,願度眾生,即使是魔,也要百千方便,利益解脫,使其皈依三寶,入無餘涅槃。如此,干戈化為玉帛,仇恨化為祥和,眾生皆得解脫,自身又何嘗不得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