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次第雲百八三昧:
一、首楞嚴三昧 首楞嚴三昧者,首楞嚴秦言健相,分別知諸三昧行相多少深淺,如大將知諸兵力多少也。菩薩得是三昧,諸煩惱魔及魔人,無能壞者。譬如轉輪聖王,主兵寶將,所住至處,無能壞伏,故名健相三昧也。
二、寶印三昧 寶印三昧者,能印諸三昧。於諸寶中,法寶是實,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佛語比丘,為汝說法。所謂法印,法即是寶,印即是解脫門。若三藏教門,以三法為法印。若摩訶衍教門,但有諸法實相一法印,與實相般若相應三昧,名為寶印三昧也。
三、師子游步三昧 師子游步三昧者,菩薩得是三昧,於一切三昧中,出入遲速,皆得自在。譬如眾獸戲時,若見師子,率皆怖懼。師子戲時,於諸群獸,強者則殺,伏者則伏。菩薩亦如是,得是三昧,於諸外道,強者破之,信者度之,故名師子游步三昧。
下一百四三昧亦應如是,具出大智度論,若欲知之,自當尋彼論。茲只述一百八離著虛空不染三昧:
離著虛空不染三昧 離著虛空不染三昧者,菩薩行般若波羅密,觀諸法畢竟空,不生不滅,如虛空,無物可喻。鈍根菩薩,著此虛空,得是三昧,故離著虛空等諸法,亦不染著是三昧,如沒入在泥中,有人挽出,鎖腳為奴。有三昧離著虛空,而後著此三昧亦如是。今是三昧,能離著虛空,亦自離著,故名離著虛空不染三昧也。
如是諸佛菩薩無量,不可思議諸三昧,是中應具列其名目,略釋其相,然未堪廣引,姑止如是。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梵名 Nadī。全稱布如烏伐邪(梵 Punyopaja?),意譯福生。七世紀中印度人(一說北天竺)。少出家,從名師學而開悟...幻化之法門。據法華玄義釋簽卷四之一(科本)所載,菩薩以幻化之法門破除眾生之幻惑,以幻大悲利益幻含識,自他功畢...【應遠離樂】 p1400 瑜伽九十六卷二十二頁云:應遠離樂者:謂諸欲樂。...【嚴具變異無常之性】 p1447 瑜伽三十四卷九頁云:云何觀察嚴具變異無常之性?謂由觀見諸莊嚴具,一時未成,一時已...(書名)一卷,婆藪槃豆菩薩造,元魏菩提流支譯。論經義者為優婆提舍,是論無量壽經經義而造之願生偈也。願生偈者,...(雜語)譯曰上座。出於名義集一。...【聲聞失壞正法及毗奈耶】 p1395 瑜伽七十三卷九頁云:復次云何聲聞失壞正法及毗奈耶?謂有聲聞,計唯無有煩惱燒然...【樂聞語】 p1308 瑜伽八十一卷三頁云:樂聞語者:引法義故。...禪林用語。與「大死大活」、「絕後再蘇」等語同義。佛教真理並非肉體之死所能得,乃是舍棄身心之一切執著(大死)而...(術語)三界所有之有情非情自惑業之因緣而生者,悉為有漏無常。即四諦中苦集之二諦也。...真如實相離於一切妄染,故稱無漏,是即空真如;又真如實相含藏一切功德,故稱大海,是即不空真如。 p5789...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
我們要思惟自己夠得上夠不上念佛人,不是泛泛悠悠念了幾聲佛號就是念佛人,念佛人要具足深信、切願、持名。如果念佛...
盧舍那佛言:千佛諦聽,汝先言金剛種子,有十心。 第一、信心: 若佛子,信者,一切行以信為首,眾德根本。不起外道...一隻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裡一圈又一圈地飛舞,有些驚慌失措,顯然,它迷路了。左衝右突努力了好多次,它...
竊以末法眾生,根機淺薄,匪仗佛力,決難了脫。是以必須抱定信願念佛,求生淨土一門,方可出此五濁,登彼九蓮。倘妄...有個小鬼,是個新鬼,窮得叮噹響。 有個大鬼,已經做了多年的鬼,富得錢都花不完。 於是小鬼就向大鬼請教,怎樣才能...夢窗國師有一次搭船渡河,當船正要開航離岸時,有位帶著佩刀拿著鞭子的將軍,大喊道:等一下,船夫!載我過去!全船...問: 末學剛接觸佛法,還在上學,沒有智慧擇法。聞台灣平實導師著有《無相念佛》,視《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憶佛...
大家都讀誦大乘經典,或者是懺悔,或者是禮拜,或者是供養。我們讀大乘經的時候要供養,不是你供養很多了,一支香也...
百八三昧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十種三昧 | 下篇:性遮二戒 |
亦名:初不定戒犯緣、覆處不定戒犯緣 子題:第三人 戒本疏·二不定法:「論犯四緣:一、是屏處,二、女人,三、無第...
那提
幻門
應遠離樂
嚴具變異無常之性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
悉替那
聲聞失壞正法及毗奈耶
樂聞語
大死一番
世間法
實相無漏大海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不是念了幾聲佛號,就是念佛人

十種金剛心
人生要學會低頭與彎曲

末法眾生,根機淺薄,匪仗佛力,決難了脫
窮小鬼與富大鬼
將軍的懺悔
如何看待無相念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