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術語)Yogakarman,瑜伽論所明之授戒作法,法相三乘家之所相承也。授戒之作法,謂為羯磨。...(地名)斑足王之國也。仁王以良賁疏下一曰:梵雲提婆羅,此雲天羅。梵Devala。...位於帝釋殊勝殿前之如意池。[六波羅蜜經卷三、俱舍論卷十一] p4144...【喜根】 p1163 瑜伽十一卷十頁云:喜根者:謂第二靜慮中。卽第二靜慮攝。 二解 俱舍論三卷六頁云:卽此心悅、除第...(界名)六界之一。謂無邊之虛空也。...西北方之異稱。佛教以風天為西北方之護方天,故稱風方為西北方。 p3992...1、佛菩薩神通廣大,能現種種之身向人說法。 2、借己身做例子來勸人。...(地名)Mahācina,印度人,呼漢地曰摩訶至那。摩訶譯曰大,尊稱也,至那或書真丹,震旦等,正為漢地之稱。...(名數)一生苦,果報始起為生,生時有苦,故名生苦。二老苦,身體衰變為老,老時有苦,故名老苦。三病苦,四大增損...(本生)雪山童子為半偈舍身也。...日本佛教用語。日本佛教界,以稱念阿彌陀佛及諸佛之名號為御佛名。但在用語上,特指在法會中,將稱念佛、菩薩、祖師...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
稽首皈依蘇悉帝。頭面頂禮七俱胝。 我今稱讚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 南無颯哆喃 nā m s duō nn 三藐三菩陀 sā...
人有六根,有六塵,有六識,這是我們身心的一種組合。六根就是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是我們認知外界的見聞覺知...
為什麼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把布施放在首位呢?因為布施是修福的第一大科目。 我們凡夫眾...
難陀王是一位見識廣博的聰明人,沒有任何事能夠難倒他。由於自恃甚高,自認無人能敵,便對群臣說:世間上有智慧聰辯...
不學佛之前,都是散亂、黑暗、狂躁的心,在裡面加入佛號,就有轉化的功能。一句佛號就能收攝散亂的心,讓它逐步有序...
往昔無數劫時,有一人行大布施,供養外道梵志無數千人。梵志常法,通曉經文多者得為上座。其中有一位梵志(提婆達多...
當我們在修習懺悔的時候,有一個偈頌值得我們注意,在《觀普賢菩薩行法經》上說: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若欲懺悔...
在古德的開示上說:修習淨土的願力,一般人有二個毛病。 第一種人,他執著在有相的因緣,這種人大部分是人天種姓的...
三時無悔
【三藏法數】
[出四教儀集註] 三時無悔者。謂人造作五逆等罪。若於欲作正作作已。三時之中。心無改悔者。是名上品極惡之業。即感地獄之報也。(五逆者。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一加行心時加行猶方便也。謂人欲作惡業之時。必先起心。方便加行。是名加行心時。二根本心時謂人正作惡業時之心也。其心決定。不可拔動。由此生於加行。是名根本心時。三後起心時謂人作惡業已後。復起心緣念往所作事。是名後起心時。
上篇:三雜染 | 下篇:欲界三欲 |
梵語 grha-pati,巴利語 gaha-pati。音譯迦羅越、伽羅越。意譯長者、家主、家長。指印度四姓中吠舍種(梵 vai?ya)...
瑜伽羯磨
天羅國
殊勝池
喜根
空界
風方
現身說法
摩訶至那
四苦
雪山半偈
御佛名
【大藏經】佛說十善業道經
【大藏經】佛說當來變經
【大藏經】慈悲道場懺法

准提菩薩——薄福惡業眾生的大依怙

凡夫的六根就是輪迴的根源

積攢往生極樂淨土的資糧

難陀王與那伽斯那共論緣

【推薦】一句佛號就能收攝散亂的心

貪著名聞利養,世世隨業流轉受生死苦

佛教的兩種懺悔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