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梵語 samanvāgama,巴利語 samannāgama。為「得」之一種。即已得而現在相續不失之意。乃說一切有部之教義,然有部之論師亦有持異說者。於俱舍論卷四載,「成就」與「獲」均屬於「得」之一種。未得或已失而今得,稱為獲;已得而至今相續不失,則稱為成就。然大毗婆沙論卷一五七則以得、獲、成就等三者異聲而同義。另據同論卷一六二載,得與成就之差別有「未得而得名得,已得而得名成就」、「初得而得名得,得已不斷名成就」等七說。[順正理論卷十二、阿毗達磨藏顯宗論卷六、俱舍論光記卷四](參閱「得」4548) (二)梵語 sajpanna,巴利語同。具足、所有、支配之意,即具足七寶或戒、定、慧等,且於此自在,是謂成就。或為完成志願之意。密教以此為悉地(梵 sidhi)之意譯。[中阿含卷五成就戒經、長阿含經卷十八轉輪聖王品、阿彌陀經、俱舍論卷四] (三)即印度名著 Sādhanā。本書之副題為 Realization of Life(生命之實現)。近代印度文學家、思想家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 1861~1941)撰。系輯錄其於一九一三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多次之演講稿而成書。本書內容包括有:個人與宇宙之關係、靈魂之意識、惡之問題、自之我問題、美之實現、無限者之實現等八篇。主要闡示:(一)西方都市文化產生「他」與「我」、人與自然之對立;而印度文化則產生人與自然融合一體之意識。現象界雖然呈現千形百狀,然真理唯有一個;吾人衹要體悟其一,即悟一切。(二)人生之悲劇,係由於以有限之條件,欲升達無限世界之結果,故須實踐奧義書中「舍離一切乃可獲得一切」之真理;佛陀所說之舍棄自我,即如油燈之舍油而照明;所謂解脫,無非是從無知與貪慾之中脫離而出。文中充滿復興印度精神之熱情與理論。[A. Chakravarty, Macmillan: A Tagore Reader, 1961、タゴ─ル生誕百年祭記念論文集] p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