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 Vimalakīrti-nirde?a。凡三卷,計十四品。姚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又稱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經。本經旨在闡說維摩所證之不可思議解脫法門,故又稱不可思議解脫經。

本經之中心人物維摩居士為佛陀住世時印度毘舍離城長者;昔時佛陀在毘舍離城,五百長者之子往詣佛所,請佛為之說法。維摩稱病,欲令佛遣諸比丘菩薩問其病,藉此機會與佛派來問病之文殊師利等,反覆論說佛法,因成此經。

本經系基於般若空之思想,以闡揚大乘菩薩之實棧道,說明在家信徒應行之宗教德目。全經以在家居士維摩為中心人物,透過其與文殊師利等共論佛法之方式,以宣揚大乘佛教真理。本經約成立於西元一世紀頃,為繼般若經後,初期大乘經典之一。在印度即已盛行,且大智度論等諸論典皆常引用之。於我國更是廣被傳譯、誦持。

據歷代之經錄記載,維摩經之漢譯有七本,現存有三。除鳩摩羅什之譯本外,另有:(一)維摩詰經。凡二卷或三卷。三國時代,吳之支謙譯。又稱維摩詰所說不思議法門經、普入道門經、佛法普入道門經、佛法普入道門三昧經、維摩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為現存最古之漢譯本。(二)無垢稱經。凡六卷。唐代玄奘譯。又稱說無垢稱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

現存三種譯本,其經文結構及文理大致相同,然亦略有出入,例如第一品之讚佛偈,支謙譯本為十頌,羅什譯本為十八頌,玄奘譯本為十九頌半。若論翻譯之精確程度,則以玄奘本為冠。若論譯文之巧緻,則屬羅什本;其譯筆流麗,被推為古來佛典文學中之優秀藝術作品。而諸譯本中又以羅什所譯流通最廣。本經亦有西藏譯本,收於西藏大藏經佛說部之經集中,另有以西藏譯本為底本之滿蒙語譯本。本經之主要註疏有慧遠之維摩義記、智顗之維摩經玄疏、吉藏之維摩經義疏、維摩經玄論等。[貞元新定釋教目錄卷六、古今譯經圖紀卷三、開元釋教錄卷四、新編諸宗教藏總錄卷一] p5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