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淨乞食住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一日清晨,舍利弗尊者著衣持缽,入城裡乞食,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後,收衣缽,洗足畢,即持具入林中坐禪。舍利弗尊者從禪坐中出定後,前往佛所,頂禮佛陀後退坐一旁。

佛問:‘舍利弗!你從何處來?’尊者答:‘世尊!弟子剛才於林中坐禪後前來此處。’佛又問:‘你今日入何等禪定呢?’尊者回答:‘世尊!我觀五陰苦、空、無常、無我,而入空三昧。’

佛為舍利弗開示:‘你今日已能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在任何時刻六根對六塵時,都能不起愛念、染著,非常令人讚嘆!當知若有比丘欲入上座比丘之空三昧者,應當如是學:若入城時、若行乞食時、若出城時,當作如是思惟:「我今眼見於色,是否起了欲愛、貪愛的念頭?」’

‘比丘作如是觀時,若發現眼識於色有愛念、染著,為了斷除惡、不善,應當精勤修習各種法門,繫念一處而修學。譬如有人被火燒其頭、衣,為了要將火滅盡,應當要更加努力,才能將火滅除。比丘也是如此,應更加精進努力,修習各種方便法門,繫念修學。’ 佛又說:‘當比丘作如是觀察,若於道路、若於聚落中乞食,若出聚落,此中眼識於色無有愛念、染著者,願以此喜樂之善根,日夜精勤,繫念修習。因其心不貪著,故可稱此比丘於行、住、坐、臥皆能清淨乞食。因此,此經名為清淨乞食住。’佛說是經已,舍利弗尊者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九》

省思

佛法的實踐在生活中,所以佛陀教導比丘於行、住、坐、臥間收攝心念,遠離貪愛、染著之念,作為契入禪定之方便。在瞬息萬變的因緣中,保持作主的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動,不為物轉。

《六祖壇經》云:‘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後念離境即菩提。’不論動靜閑忙,提起覺察、覺照的觀照之智,每一個因緣都是修行的契機,日久功深,必能成就‘動靜一如’之無上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