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難盡情難空,求生極樂得解脫

在《文昌帝君陰騭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於他遇佛得佛開示救度,從龍趣裡面出來之後又漸漸地行善積德、修行,命運變得越來越好。但由於原來的命債還沒有償完,還要輪迴償還宿債。

他這一期的生命示現在漢末三國時期,成為魏國鄧艾的部下——行軍司馬,綜合性地治理將軍府一些行政事物,並且參與軍事謀劃。

魏景元四年,鄧艾和鐘會兩位大將,兵分兩路進軍四川滅蜀。當時整個的戰局是,四川蜀軍的力量非常強大,蜀國將領姜維率大兵在劍閣一帶來攔阻鐘會和鄧艾的部隊。

劍閣是入川的主要道路,當時有人提出一個計謀,我們從《三國誌》和《三國演義》都能看到,這簡直是個奇謀,是非常大膽和有風險的,就是避開姜維的主力部隊,出奇兵直奔成都。這個計謀原來就是這位行軍司馬提出來的。

蜀地山非常多,陰平道這條路方圓七百里是沒有人敢走的,重重高山峻嶺。

行軍司馬就勸鄧艾出奇兵從這條路走,這樣正好直奔蜀國首都的城下,能夠避開姜維的部隊。如果姜維派重兵來救京都,正好鐘會的大軍就能夠乘機過來兩面夾擊,鄧艾一聽也覺得很有道理,就如是行事了。

當時鄧艾的近萬人馬行軍七百里,爬山越嶺,有時候山陡峻的實在沒有辦法下去,就拿被子裹著全身滾下去,這樣出其不意地直搗蜀都。

姜維做夢也想不到,魏軍會出這樣一招。蜀軍的重兵都被姜維帶去防守前面了,首都的兵力就比較空虛了,等發現有奇兵過來的時候,已來不及組織有效地抵擋了。

魏軍即將深入到蜀國腹地之時,與諸葛瞻及其所帶的部隊狹路相逢。諸葛瞻就是諸葛亮的兒子,他在國家危亡之時挺身而出。

鄧艾先是想用賄賂的方式來收買諸葛瞻,說你如果投降,不擋住我們,以後等滅蜀之後就封你為瑯琊王(地位很高的地方官員)。諸葛瞻跟隨父親諸葛亮,從小熏習的是忠君報國,聞鄧艾此言,就大罵鄧艾,兩軍開始激戰。

那位行軍司馬,就是文昌帝君的這一世,所碰到的是諸葛瞻的精銳部隊。在兩軍交戰之時,他衝鋒陷陣,敵方大量地箭矢都集中射在他身上,他是流矢集體,重傷而亡。

就這樣,文昌帝君這一期的生命,償還了他前世在邛池縣,引水淹死了那麼多人所欠的命債。

文昌帝君轉世受報的事情,誠如《大寶積經》所言「假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可不令人慎因畏果乎?

其實這個公案,也更凸顯出淨土法門的殊勝,阿彌陀佛的慈悲。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說:「以凡在三界之中,雖有執身攝心伏諸煩惑之人。而情種尚在,福報一盡,降生下界。遇境逢緣,猶復起惑造業,由業感苦。輪迴六道,了無已時。

故法華經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若非業盡情空,斷惑證真。則無出此三界之望。此則唯有淨土法門,但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