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的是心中的執著,而不是破除相

我講一個禪宗的公案,諸位體會一下。禪宗平常都是打坐,觀想:你從什麼地方來,你來到這個地方之前,你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找到生命的根源,平常各自用功。

有一天這個老禪師就考試了,把所有的禪師集合在大殿。大家入座的時候,這個大殿的正中央放一個臉盆。禪師考一個題目,說這個東西不能叫作臉盆,大家道一句這個叫什麼。有人說,這個不能叫臉盆,叫作大的碗嘛;有人說,這叫大的盆子。大家就開始講話了。後來有一個禪師,大家都講得差不多了,他站起來,向老禪師頂禮以後,面對臉盆,腳一踢,就把臉盆踢走了。踢走了以後,跟禪師頂禮,再入座。

禪師說,這個人是答對了。為什麼答對呢?因為我們習慣性被自己的名言思想帶動而看到了臉盆的相狀,但沒有看到它的體性是遍滿的。這個禪師一來,把這個相狀踢走以後,大家迴光返照:哦,原來這個臉盆是一個當處出生、隨處滅盡的一種即空即假即中的影像而已,有因緣它就顯現,沒有因緣就消失嘛!

但是我們對「臉盆」這兩個字產生很多的想像,哦,這可以幹什麼……而忽略了臉盆的本質是從哪裡而來。所以這個禪師一腳一踢的時候,「打破虛空笑滿腮」,玲瓏寶物當下就顯現出來了,「玲瓏寶物豁然開」。

不過,看這個公案,我有一種個人的想法。我覺得這個禪師,從大乘角度要圓滿一點,他把它踢走以後,最好把它拿回來再放著。為什麼?我講個道理諸位聽聽看。佛法不是破相,是破執著。你把那個相破了以後,你還是要假借這個相借假修真。你說六根是覓之了不可得,但是你念佛難道不需要六根嗎?你拜佛不需要六根嗎?你要創造來生更大的功德,你還得靠你現前的六根。

所以諸位要認清楚,我們是破除心中的執著,不是破除相,「但除其執,不除其相。」你說:「哦,六根,你看它也不是自生,也不是他生,也不是共生,那我從現在開始也不吃飯了,也不照顧它了,讓它自己敗壞!」那你也完了,你也沒辦法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