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虛空做佛事的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又譯虛空孕、虛空庫、虛空光菩薩,密號庫藏金剛,是大乘佛教八大菩薩之一。虛空藏菩薩功德浩蕩遍滿虛空,智慧無邊恆沙難喻,是住於般若波羅蜜究竟首楞嚴三昧的十地菩薩,與地藏菩薩互為呼應。釋迦牟尼佛曾讚歎虛空藏菩薩是三世諸佛第一輔臣,「唯除如來,餘無及者」,並以無數譬喻讚歎虛空藏菩薩云:

「具諸三昧猶如大海,住菩薩戒如須彌山,忍辱之心猶如金剛,精進勇猛猶如疾風,智如虛空,慧如恆沙。諸菩薩中如大勝幢,向般涅槃之大導師……是貧窮者吉祥之瓶,入闇者日,失道者月。是怖畏者所歸依處,煩惱焦熱甘露之水。善根者杖,般涅槃橋,生天者梯,度生死船,由曠路乘……是十地中如意摩尼,是求首楞嚴者波利質多羅樹。伐惡見刀,斷煩惱習猶如金剛,降伏諸魔生諸功德。智慧寶藏,依於一切諸佛功德,是諸緣覺所依窟宅,是聲聞眼生天者眼,行邪道者正直之路,是畜生歸餓鬼之怙,是地獄救。一切眾生無上福田,三世諸佛第一輔臣。」

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曾述願「佈施猶如虛空庫」,永明延壽禪師《宗鏡錄》讚虛空藏菩薩「以虛空為庫藏,雨十方無量阿僧祇世界」,並說偈云「虛空藏菩薩,得虛空庫藏,充足諸有情,此藏無窮盡。」這是因為虛空藏菩薩因空悟道,具諸三昧,無依無戲,住深妙法而現一切皆空之相,故其智慧、功德亦如虛空一樣廣袤無垠,而能滿足世間一切求善求願,對一切眾生甚為慈愍、常加護持,給予眾生無盡利益。菩薩常於虛空中示現神變、雨無盡珍寶,悅可一切眾生性,以財施法施攝眾生,令無量阿僧祇眾生髮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令無量菩薩得無生法忍。

《虛空藏菩薩經》云:「大海之水乃可有人能知滴數,無能測量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巧方便智成就眾生之限數也……虛空之量尚可得知,無有能知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所可成熟種種眾生及其變化」,《虛空孕菩薩經》讚歎菩薩「為諸眾生成就大慈,常化眾生而無休息,見諸眾生在大厄難,欲拔苦故常不休息」,因而得「虛空藏」之聖名。

關於虛空藏菩薩的身相,根據《虛空藏菩薩經》和《觀虛空藏菩薩經》,菩薩身長二十由旬,若現大身,與觀世音等。其頂有紫金色如意珠,若見如意珠,即見天冠。天冠中有三十五佛像現,如意珠中有十方佛像現。眾菩薩中,唯獨虛空藏菩薩頂上有此殊妙如意寶珠,又有無量釋迦毗楞伽寶圍繞其周,這是因菩薩勇猛饒益一切眾生故,而得此相好。彌勒菩薩讚歎「光明顯曜蔽於眾色,不與諸餘菩薩摩訶薩等」。

又因虛空藏菩薩初從一切香集國來至娑婆世界見釋迦牟尼佛時,不與眾菩薩一樣對世尊行頭面接足禮,而是於佛前有寶蓮花從地踴出,「虛空藏菩薩忽然在彼寶蓮花上結跏趺坐」,因而多以跏趺坐、手捉如意珠王的形象示現。其手中的如意寶珠能演眾法音、與毗尼合。常見的虛空藏菩薩形象,或持慧劍,或握寶蓮,以喻其智、福。

因為虛空藏菩薩的應身遍佈法界,其智慧、財富和功德也遍佈法界,因此多認為菩薩在中國並無特定道場。一說日本真言宗祖師空海大師將虛空藏修法傳往日本,在四國太龍山修行七年,作《三教指歸》,又以日本四國太龍山為虛空藏菩薩道場。

虛空寶雨隨所願

釋迦牟尼佛曾在《大方等大集經·虛空藏菩薩品》中向速辯菩薩解說虛空藏菩薩的得名因緣,譬如大富長者有無量庫藏、財寶重報,能行佈施、心無慳吝,行於佈施時,貧窮往者隨意所須,開大寶藏悉能給與,彼諸眾生皆得適意,長者施已心喜無悔。虛空藏菩薩就像這樣的長者一樣,「常行功德成就方便力迴向故,戒身善清淨故,得成就神足力故,純至究竟善清淨故,所願增益成就故,知一切法如幻化故,得如來神足力故,於虛空中隨眾生所須。若法施、若財施,盡能施與、皆令歡喜」,菩薩便以這樣的方便智而得名虛空藏。

其次,在過去無量阿僧祇劫、復過無量阿僧祇劫,不可思議不可稱不可量不可算數時,有佛出世,號普光明王如來,世界名大雲清淨,劫名虛空淨。其時有一四天下,名曰日明,有轉輪聖王名功德莊嚴。功德莊嚴王有二夫人,一名德威,二名德光,於出遊時思惟諸行無常,各有一子化生抱上,端正莊嚴、相好無比。此二童子,一名師子、二名師子進。二子出生不久即說諸妙偈。

其時功德莊嚴王發願供養如來八萬四千歲,二王子師子、師子進及二萬王子均舍王位,剃除須發出家修道,勤行精進樂求善法。師子及師子進出家未久,得五神通堅固不退,後常為眾生演說妙法,化度無量阿僧祇眾生,令堅固不退於無上大乘。

功德莊嚴王於八萬四千歲中供養世尊,作念雲,我子出家修道,未見得過人之法,寧可還家。普光明王如來知其心意,便命師子進菩薩現自在功德神力,回彼邪心、使得正見。於是師子進菩薩實時入定,使三千大千世界六變振動,於虛空中雨無量妙寶,滿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得未曾有皆大喜悅。其時諸神歡喜踴躍,唱言「此大菩薩,可名虛空藏」。爾時世尊即印可其言,名虛空藏。

功德莊嚴王見師子進菩薩無量神變,舍憍慢心、剃髮出家。未久即修得四禪、四無量心及五神通。其時功德莊嚴王即拘留孫如來,師子菩薩即釋迦牟尼佛,是師子進菩薩即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因其時於空中雨無量珍寶,以此因緣常名虛空藏。

佛說此因緣已,虛空藏菩薩即入稱一切眾生意三昧,展現神變虛空藏相:三千大千世界虛空中雨種種妙物,隨眾生所欲盡給足之。除種種珍寶香花外,如有須法、欲法、樂法者,便於虛空中出眾法音,悅可耳根。須聲聞乘度者,出四諦法音應之。須緣覺乘度者,出甚深十二因緣法音應之。須大乘度者,出六波羅蜜不退轉法音應之。以虛空藏菩薩神力故,於上空中雨如是等妙法及財,令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得無量不可思議快樂,所願具足。

有患苦眾生,即得醫藥,病尋除愈。孤窮眾生,得無量珍寶。系閉眾生,得開悟解脫。應被刑戮者,空中雨諸化人而代受之。親愛久別離者,悉得歡會。愁憂眾生,悉得無憂。三塗眾生,悉得快樂。以虛空藏菩薩出世故,能施世間甘露,常勤為與一切眾生樂無疲惓也;菩薩不僅於娑婆世界示現神變,以於他方世界現種種神足,於無量無邊諸佛世界應化眾生,如娑婆世界等無有異。

發心久遠難測知

佛言,虛空藏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久遠難測,「喻如一恆河沙數等諸恆河沙,以此諸恆河沙一沙為一佛土,末爾所佛土盡為微塵聚著一處,有一長壽之人於此塵聚中,百劫乃取一塵盡此塵數。欲知虛空藏菩薩發心已來劫數,復過於此,非算數所知」。

在過去非算數所知的阿僧祇劫前,有佛名淨一切願威德勝王如來,劫名眾寶莊嚴,世界名現無量諸佛剎土。彼世界眾生皆必定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聲聞辟支佛名,彼佛純說諸菩薩乘。此剎土中有一轉輪聖王,名曰眾天灌頂,領三千大千世界,於諸佛所宿植德本,利根慧猛、威德成就。

其時眾天灌頂聖王祈請於四十中劫供養淨一切願威德勝王如來,並以供養佛故,莊嚴一小千世界以為妙堂,純以琉璃寶莊嚴其地,周匝垣牆眾寶合成。復莊嚴一堂與一四天下等。爾時眾天灌頂轉輪聖王於四十中劫常專一念,未曾放逸,不作餘事。

於爾所時所作功德,亦不發願有所志求。過四十中劫,於最後日,以無價三衣供奉如來諸菩薩僧,各施一衣。時世尊七日七夜處師子座身不傾動說大乘經,灌頂聖王於七日七夜心不分散,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得菩薩三昧名曰不退菩提心。以得此三昧力故,常得見諸佛無礙。

此眾天灌頂聖王,盡形壽給侍世尊左右。為聞法故,教化三萬六千子,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教化餘無量無邊眾生,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此眾天灌頂轉輪聖王,虛空藏菩薩是也。

善法出家溯前緣

虛空藏菩薩曾於往昔為王子時,在妙花如來座下出家修行。《大寶積經·摩訶迦葉會》云,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無數阿僧祇劫時有佛名妙花如來,座下有九十六億百千聲聞大眾。爾時有轉輪聖王,名曰尼彌,如法治世、主四天下。尼彌大王千子具足,又有二子,結跏趺坐忽然化生,一名達摩,二名善法。

尼彌大王恭敬供養妙花如來及比丘僧滿八萬四千歲,最後一日,妙花如來飯食後,達摩、善法二王子隨四眾至妙花如來所,頂禮佛足。其時大千世界悉皆震動。世尊讚歎二位王子以淨心深忍大悲之心,禮如來足。併命神足弟子那羅延以神力起二童子。那羅延比丘即以右手捉一童子,復以左手捉一童子,欲扶令起而不能動。其時三千大千世界地皆震動,但二童子紋絲不動。

妙花如來解釋雲,「菩薩境界不可思議,一切聲聞緣覺,所不能動不能思量……若滿三千大千世界,一切眾生具大神力,如汝不異,至於億劫,不能動此二童子起」。其時會上諸眾生嘆菩薩神力甚為希有,悉發菩提心,願行菩薩道。其後妙花如來從虛空中出大音聲,二童子聞聲而起,右繞三匝頂禮佛足,合掌恭敬瞻仰如來。世尊為二童子開示甚深法義,二童子聞法歡喜讚歎,踴在空中高七多羅樹,同聲讚佛。

達摩善法二童子從空中下,於妙花如來前皈依三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發心出家,以比丘形行菩薩道。其時妙花如來為二童子說此法時,眾中十千眾生得無生法忍。尼彌大王並千子五千大臣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以太子令紹王位,王與九百九十九子、八萬四千夫人、五千大臣及諸人民,以淨信心離於慾火,舍家出家,俱往詣妙花佛祈請出家。

大王第一太子登位七日後,亦發心出家。其時四天下一切眾生,無有一人住在家者,以淨信心離於慾火,悉得出家。其地人人出家後,其地自然生諸粳米,諸樹自然生諸衣服,一切諸天供侍給使。

達摩、善法二比丘出家後勇猛精進,於六十三億歲中不坐不臥,但勤精進求正覺。時四天下一切眾生,皆各得成就。得陀羅尼。其時尼彌大王,即釋迦牟尼佛;太子者即彌勒菩薩,達摩童子即文殊師利,善法童子即虛空藏菩薩。

為助弘化住娑婆

虛空藏菩薩早已在他方世界成佛,為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故示現菩薩形。《大方廣如來不思議境界經》云,「時有十佛剎微塵等他方諸佛,為欲莊嚴毗盧遮那道場眾故,示菩薩形來在會坐。其名曰觀自在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維摩詰菩薩、善威光菩薩、滅諸蓋菩薩、寶手菩薩、大慧菩薩、普賢菩薩,如是等菩薩摩訶薩而為上首」。

關於菩薩前來娑婆世界助佛弘化的因緣,《虛空藏菩薩經》記載,西方過八十恆河沙世界有一佛剎,名一切香集國,有佛名勝華敷藏如來。虛空藏菩薩即從此佛國聞深妙法、得諸禪定。爾時,虛空藏菩薩於一切香集國見無量無數諸大菩薩身升虛空、往詣東方,又遙見東方世界有大光明,便往詣勝華敷藏佛所,向佛請問因緣。

勝華敷藏佛回答說,在東方過八十恆河沙世界,有釋迦牟尼如來,因在娑婆世界弘揚正法,放大光明,欲令十方諸佛剎土一切菩薩悉皆云集、弘揚法教。虛空藏菩薩聽聞佛語,歡喜踴躍,與八十億菩薩同時發聲云:「我今渴仰欲見彼佛,今當承佛威神,詣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所,禮覲供養、聽受正法,亦為彼國諸惡眾生說破惡業障陀羅尼。」

爾時虛空藏菩薩帶領八十億菩薩從一切香集國身升虛空,詣娑婆世界。其時釋迦牟尼佛法會上,西方忽有如意寶珠光現,並以無量釋迦毘楞伽寶而為圍繞。如意寶珠放大光明,遮蔽了一切人天八部、聲聞菩薩、日月星辰、地水火風界的所有光明。法會之上,大眾不見自身,亦不見他人,一切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地水火風悉皆不見,耳不聞聲、鼻不嗅香、舌不知味、身不覺觸、諸心數法無有所緣、於我我所無復起相、亦無六入分別之想,唯睹佛光及寶珠光,其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不可言說。除此之外,唯見虛空。

會上登十地得首楞嚴三昧及一生補處之諸大菩薩,解了法相自性真實,於如第一義空,故見此相身心安穩、不驚不怖。餘諸菩薩聲聞及人天眾等,各不相見、亦無問處,身心擾亂、驚怖迷悶。其時世尊伸右手指西方雲,「如斯光瑞,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欲來之相」。

虛空藏菩薩便以神力變娑婆世界,除諸穢惡,澄霽天地。一時娑婆世界一切眾生無諸苦患,盲聾瘖瘂百病除愈,以清淨信安住三寶。一切大眾兩手皆有如意摩尼。一切大地草木皆出妙聲,宣暢大乘六波羅蜜諸地行法,聞其聲者於無上道皆不退轉,亦有逮得無生忍者。

諸大眾見虛空藏菩薩神變,嘆未曾有,不知當設何座以供待之。正作此念時,有寶蓮華從佛前地上踴出,白銀為莖、黃金為葉、金剛為台、琉璃為實、瑪瑙為須,有八十億諸寶蓮華周匝圍繞。爾時虛空藏菩薩忽然現在寶蓮華上,結跏趺坐,又有八十億菩薩,各坐餘寶蓮華上。

其時彌勒菩薩問曰:「我自從昔來,見諸菩薩眾,有來覲世尊,先圍繞恭敬,頭面接足禮,然後退就坐。云何此大士,現斯神通力,不修菩薩儀,而坐寶蓮華?」釋迦牟尼佛讚歎虛空藏菩薩,已於無量劫前得無生法忍、具無礙辯才,究竟滿足首楞嚴定,住於最上菩薩地,決定堅固、終無傾動。若現第一義諦無生莊嚴,則諸天及人乃至八地菩薩,皆當迷悶,無能見其境界行相,是諸菩薩中最上幢王、是一切眾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導主。為欲成熟諸眾生故,入於俗諦現大莊嚴。

另據《大方等大集經·虛空藏菩薩品》,東方去此過八佛世界微塵數等佛土,有世界名大莊嚴,彼國有佛號一寶莊嚴如來,常為諸菩薩廣說虛空印法門。虛空藏菩薩即住於此佛土,以大莊嚴而自莊嚴,與十二億菩薩摩訶薩,俱發心欲共同來至娑婆世界助佛弘化。

又載,北方去此娑婆世界八十恆河沙佛剎,過是數已,有佛世界名普上香世界,有佛號德華藏如來,今現在說法。彼佛眾中有虛空藏菩薩在會聽法。其時虛空藏菩薩摩訶薩仰觀虛空,見無量無邊阿僧祇菩薩摩訶薩,從北方來往詣南方。復見南方有大光明,即向佛陀請問因緣。佛言娑婆世界釋迦牟尼如來欲令正法住世故,為諸菩薩摩訶薩大聲聞眾作大集會,傳講除諸眾生不善惡業陀羅尼門。十方剎中一切菩薩悉來集娑婆世界,以自善根入種種三昧,令此世界大地得大利益。彼佛即為虛空藏菩薩說奢摩裴多悉致蔓多羅,大授記陀羅尼、一切噁心眾生生歡喜心不信眾生悉皆惛睡陀羅尼等,令往詣娑婆世界度化眾生。

功德願力如虛空

虛空藏菩薩成就不可思議功德,其勇猛度化眾生的願力如虛空一樣無邊無際。無論眾生有任何祈求,菩薩皆以其大慈悲願力悉令滿足,救拔眾生出離種種苦難,隨其所願度化眾生,以巧慧方便導引眾生深入一切諸佛法海。故佛陀稱讚虛空藏菩薩是一切眾生生天般涅槃大明導主。

《虛空藏菩薩經》云,若有眾生,聞虛空藏菩薩名,或造形像或設供養,是人現世無諸災患,水不能漂、火不能燒、刀不能傷毒不能中、人及非人無能為害、亦無囹圄盜賊怨家諸惡疾病飢渴之苦。隨壽長短必無夭橫。臨命終時,虛空藏菩薩現身說偈,此人命終之後不墮惡趣,因斯力故速免生死。

若有眾生欲得三昧自在之力。若有眾生樂欲讀誦種種書論,欲伏眾生。所謂彼論,或是佛說,或菩薩說,或聲聞說,或世人說。若有眾生欲入大海,欲為商賈,欲服湯藥而求力驗,欲脫繫縛,欲脫枷鏁,欲求免脫輸送財物。若愛別離,若怨憎會。欲避水火,欲避盜賊,欲避師子,欲避虎狼毒蛇之難,欲免疾病飢渴之患,欲求尊位。有如是等諸所求欲。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恭敬供養虛空藏菩薩摩訶薩,皆令滿願。

若有眾生起惡邪見,於輪迴之中迷沒生死曠野,又不具足諸善方便,不知生天般涅槃路。只要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如經云恭敬禮拜,虛空藏菩薩便會根據眾生善根,觀彼眾生隨所應見,於其夢中現種種形,以方便開正直道而為說法,破除種種計著,悉令解脫。身口意業無諸邪曲,常獲親近諸善知識,永免三塗八難之苦,常行善業、得自在力,乃至漸漸入深法忍。

若有眾生種種身病,心中狂亂、聾盲瘖瘂,稱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名,至心歸命並如前恭敬禮拜等,則虛空藏菩薩即隨其願,現種種像在夢者前,為說病相。並為分別諸藥對治。諸眾生等既聞說已,各隨所應而合諸藥,若自無者菩薩悉與。是諸眾生或有一服二服三服眾病皆愈。如梁天監三年夏,禪林寺淨秀比丘尼身體有恙,但因一日晝眠中見虛空藏菩薩,即自圍繞誦唄,唄聲徹外,比丘尼醒來,所患當下消除。

若有眾生犯根本罪波羅夷,善根燒然、墮於惡趣、離安隱處、永失一切天人之樂,虛空藏菩薩為此等人故,起大慈悲,隨所應見現種種形,為其說一切種智甚深大乘未曾有法諸陀羅尼,以種種妙法而引導之發露懺悔,安住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勤修慈悲,得生人天及般涅槃樂。

若有眾生貧窮困苦,欲求大富、欲多誦習、欲樂多聞、欲求解脫、欲求離欲、欲求禪定、欲求名稱、欲得第一、欲求善巧、欲得自在、欲得端正、欲求好色、欲得妙聲、欲求好香、欲得上味、欲求勇健、欲得高貴、欲願生男、欲願求女、欲得眷屬、欲求福德、欲得成就六波羅蜜、欲求覆護一切眾生、欲得免脫一切牢獄、欲斷一切諸惡律儀、欲得長壽、欲願多財……虛空藏菩薩皆滿其願。

又能令慳者能行佈施,毀禁者令堅持戒,瞋恚者令修忍辱,懈怠者使住精進,散亂心者教修禪定,愚癡者令修智慧,不定乘者勸學聲聞,著我眾生教緣覺乘。若有眾生離大慈悲,自惜己身、舍諸眾生,願離此心、生大慈悲、不自護身、攝取眾生,則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悉知其心,令此眾生舍離先心、起大慈悲,不護己身、不舍眾生,發菩提心、住四梵行。

若有眾生心無諂曲,其心純至,順入正流,不譏彼闕,不自矜高,不卑他人,離諸嫉妬,不自顯異,矯惑眾人,心本具足,虛空藏菩薩皆憐愍此等諸眾生,以方便智勇猛精進、修善方便,除滅此等諸眾生罪,令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善根皆悉迴向無上菩提,得不退轉。

總之,凡眾生所求,虛空藏菩薩無不滿足。菩薩為度化眾生,示現種種方便,或現天像或示人像,或麞鹿像或為鳥像,或不現形隨彼所應,以諸方便而為說法,化度無量眾生髮無上菩提心,精勤修行六波羅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以虛空而做佛事,以無盡而為空相

《大方等大集經》中記述佛陀請虛空藏菩薩現神變虛空藏相,菩薩即入稱一切眾生意三昧,雨種種妙物,隨眾生所欲盡給足之。

對此,祖師們用「虛空庫」「庫藏」來稱說虛空藏菩薩的無盡功德、方便與神通,這不僅僅是譬喻,而是菩薩證悟空性自然開顯的功德。正如永明延壽禪師總結,是「以虛空而做佛事」,這裡的虛空指的就是無盡的空性,虛空藏菩薩所現之相,一切皆空。

《大方等大集經》中,虛空藏菩薩在示現神變後,於空中為眾說空性法,云:「說諸法性,如虛空等,今說其門,眾咸諦聽。如空無高,亦無有下,以無高下,亦無體性。如空無生,亦無有滅,以無生滅,性不敗壞。如空無增,亦無有減;以無增減,同諸法相……究竟空法,已盡無盡,無盡不盡,是謂無盡。知此門者,近於菩提,住此門故,速成菩提。」

《虛空藏菩薩經》末,佛在讚說虛空藏菩薩諸功德後,為啟菩薩說空義而發問:「善男子,眾生今者為倚於空,為是虛空倚於眾生?」虛空藏菩薩白佛言:「世尊,各各相倚互作境界,又復各各不為境界,一切諸法皆悉空寂,一切諸法皆悉虛假,一切諸法皆依於如及以實際。世尊,猶如虛空無壞無成,無憶想分別,無動無搖,無愛無憎,無芽無種子,無果無業無報離於文字。世尊,一切諸法亦復如是。菩薩若知此者,是名善知諸法之性得無生忍。」

虛空藏菩薩親述成就菩提、廣濟眾生之寶藏,就是一切法皆悉空寂的無盡空性,亦即無壞無成、無動無搖的虛空。如《宗鏡錄》云:虛空無高故,下亦不可得,諸法亦如是,其性無高下。

虛空藏菩薩與地藏菩薩相對,一為空生一切,一為地生一切。虛空藏菩薩以虛空之相滿一切眾生願,以虛空而做佛事,以無盡而為空相,由相顯性,更相應於自性空相的本質。

空性無相,虛空藏菩薩心地的功德如虛空般廣大而無譬喻可形容,故龍樹菩薩《廣大發願頌》云:「虛空無喻法能宣,願我得如虛空藏。」佛陀也曾金口親宣讚歎虛空藏菩薩曰:

善哉如汝說, 定者所行處,

身相不可見, 修惠能推求。

此是虛空藏, 常所行止處,

無依無戲論, 三昧力示現。

(禪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