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佛經(大藏經) > 佛經註音版本 > 正文
阿閦佛國經卷上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羅漢也生死...(印光大師校印本)...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佛說淨業障經...延生普佛儀規...佛說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六字神咒經...觀虛空藏菩薩經...大方等陀羅尼經護戒分...普門品(日誦式版本)...六字神咒經...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西晉居士聶道真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八千人俱,長老舍利弗、...佛說信解智力經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袁州楊岐山普通禪院會和尚語錄 江寧府保寧禪院嗣法小師仁勇編 師在筠州九峯山。受疏了披法衣。乃拈...佛說寂志果經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聞如是: 一時,佛游王舍城,耆域奈園,與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俱。時,王阿闍世,...商主天子所問經 隋北印度三藏闍那崛多譯 爾時婆伽婆住王捨大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大菩薩眾,...觀虛空藏菩薩經...普賢菩薩行願讚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諡大鑑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佛說普曜經卷第一(一名方等本起)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論降神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梁扶南國三藏曼陀羅仙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滿足...佛所具三十二相之一。即常圍繞佛菩薩身邊,晝夜恆照之光明。又稱圓光、丈光、常光一丈、常光一尋。大毗婆沙論卷一七...(書名)唐太宗貞觀中終南山道宣,作戒疏業疏行事鈔,弘四分律,流轉逾四百歲,釋義近十家。於中宋嘉祐年中杭之大昭...
在我們這個世間,有很多比丘往生者是屬於中品往生的,我們來舉一個,宋代有位比丘叫法持,他相信淨土法門,修淨土懺...他父親是位大莊園主。 七歲之前,他過著鐘鳴鼎食的生活。上世紀六十年代,他所生活的那個島國,突然掀起一場革命,他...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斷除,就是不偷盜。我們看講義,請合掌。 不與而取他物,名為偷...問: 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念佛有追求數量的,有追求質量的,哪種念法更易成就? 大安法師答: 念佛念...
認知死亡的過程,同樣也是一場生命的療愈,目的是在死亡來臨時,我們可以有所為、無所憾。願你在任何時刻,都能奮力...
藥師法門,又叫延壽法門。當有人死相現前,神識出竅之時,其親人若能為其皈依藥師琉璃光如來,請諸眾僧轉讀《藥師經...從前,在波羅奈城附近有一個大池塘。池塘裡,有很多魚、烏龜、鵝、鴨及雁鳥等。其中,雁群的首領名叫治國,統領五百...人們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意義卻深遠多了: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求回...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台山上去遊玩,偶然間發現到神述靈異的事蹟,就因為這樣,就發...問: 我們常常聽到依止一位善知識修學佛法,應該是百分之百服從,修學成敗的關鍵在於誠敬二字,一切法得成於忍,我們...職場中有一種心態是令人尊敬的,那就是實習生的心態。實習生對工作充滿了激情和好奇,他們不會遲到早退,他們爭搶著...
我們看見的世間相好像不平等,有很多的年齡很大的都活得很健康,有年紀很小的病病歪歪的,乃至消失了;壽命長和壽命...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滅業障品
唐三藏法師義淨奉
上篇:【註音版】太子和休經 | 下篇:【註音版】吉祥經 |
無量義經...
阿閦佛國經
【註音版】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註音版】佛說拔除罪障咒王經
【註音版】佛說淨業障經
【註音版】延生普佛儀規
【註音版】佛說滅除五逆罪大陀羅尼經
【註音版】金光明最勝王經大吉祥天女增長財物品
【註音版】六字神咒經
【註音版】觀虛空藏菩薩經
【註音版】大方等陀羅尼經護戒分
【註音版】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註音版】六字神咒經
佛說文殊師利般涅槃經
佛說信解智力經
楊岐方會和尚語錄
佛說寂志果經
商主天子所問經
【註音版】觀虛空藏菩薩經
普賢菩薩行願讚
普曜經
文殊師利所說摩訶般若波羅蜜經
【佛教詞典】常光
【佛教詞典】會正記

中品往生的法持比丘
改變自己命運的簡單武器

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念佛念到什麼樣的境界才有把握往生

【佛學漫畫】清明·生命之思

突發腦溢血,念藥師佛化險為夷
知恩報恩的雁王
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大安法師:如何依止善知識修學佛法
成功需要永不倦怠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