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十種行為是犯了盜戒

什麼叫偷盜,先把偷盜解釋清楚了,我們對這種行為產生斷除,就是不偷盜。我們看講義,請合掌。

不與而取他物,名為「偷盜」。凡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若自取、教他取、方便取、咒取、因寄取、迷惑取、誑取、抵債不還、偷稅、冒渡等,令前人失物,併名為「盜」。

我們把偷盜的定義做一個簡單地解釋。什麼叫偷盜呢?律上說,不與而取他物,就是說,主人沒有答應給我們,但是我們用其它非法的方式來奪取。奪取什麼呢?是他人之物,是有主之物。

這個非法的奪取,在律上主要有三個重點:第一個是偷,偷取,私下偷取;第二個是騙取,用種種欺詐的手段來騙取;第三個是盜取,就是公開地去奪取。

我們看下一段。

凡有主物,不得盜心故取。

以下這三種情況,在律上開出了十種的差別。

我們先看第一個,若自取。就是你這個偷盜的行為,是自己親自去盜取,這第一個。

第二個,你沒有去做,但是叫你的朋友或者屬下去做,教他取。他去做了以後,你也犯盜戒,因為你是教唆他去做的。

第三個,方便取。方便取在律上說,是財物自來,方便奪取。這個東西自己來的,比方說,你家突然間門前出現一隻小狗,它自己跑過來的,你看它很可愛,就偷偷把它抱來養,犯盜戒。如果它是有主物的話,雖然是它自己過來的,但關鍵在它是有主物,這叫作方便取。

第四個,咒取。這個現在可能比較少。印度有一種咒叫起尸咒,他去殯儀館、海葬場、火葬場,找剛剛死的尸體,這個尸體還沒有完全壞掉,那麼他用咒術去招請鬼神,住在這個尸體上,由鬼神來運用這個尸體,去幫他做偷盜的行為。鬼神跑到這個身體裡去犯了偷盜,你是那個持咒的人,所以犯了盜戒,這叫咒取。

第五個,因寄取。別人要到其它地方去,把兩千塊錢交給你,他回來時,「欸,我現在回來了,兩千塊還我。」你說:「沒有,你當初給我一千塊而已。」因為受別人的寄託,而佔有了一部分或者全部佔有,這個就是因寄取。

第六個,迷惑取。迷惑取就是你用種種欺詐的言詞,使令對方產生迷惑,藉這個時候用言詞來騙取,叫迷惑取。

第七個,誑取。誑取就是詐術。前面是用語言,這個是用詐術。像金光黨他拿一迭錢,第一張一千塊的,最後一張也一千塊的,中間都是白紙,這個就是詐取。誑取,用詐術來騙取。

第八個,抵債不還。你欠別人家錢,不還。要錢沒錢,要命一條。這個抵債不還。

第九個,偷稅。只要在一個國家裡面,沒有如法地報稅,就是犯了盜戒。

第十個,冒渡。冒渡有兩種說法:第一個,是假借他人的名義,來獲取利益。你沒有經過別人的同意,假借他的名義來獲取跟他相關的利益。第二個,是一般我們現在說的使用種種「權」,把它引申出來就是使用盜版的軟件,這個都叫冒渡。

以上十種,只要是讓前人失去物品的,併名為「盜」。這個在律上廣泛地講出偷盜的十種相貌。這個地方最關鍵的就是「有主物」。有沒有犯盜戒就在這個物品到底是有沒有主人,這是最關鍵。所以這個有主物是很重要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