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

由於釋迦牟尼佛以悲愍心特別地留這部《無量壽經》作最後的救度,就能夠知道這部《無量壽經》就是末法眾生大總持的一個拯救法門。總持就叫陀羅尼,一法具一切法。末法眾生病患最深重的時候,靠其他的藥方已經不能奏效了,唯有這一味阿伽陀藥,萬病總持,能夠起死回生。所以,這個念佛法門普度一切眾生,無論是根機利的還是根機鈍的,乃至於五逆十惡要下地獄的眾生,這味藥一下去,都能管事、奏效,立竿見影!

末法的時候,大小乘經典次第地滅盡。首先是人壽五十二歲的時候,《楞嚴經》先滅,以後《般舟三昧經》也滅,就是這些大乘經典慢慢消失之後,但只要《無量壽經》還存在,也就等於大乘經典還沒有消失。《無量壽經》可以總持一切大乘的經典,這叫以一存餘——以一部經來保存所有的經。這部經典流轉無盡,廣度一切眾生,正是以一法總持一切法的這個含義。

所以,這就是諸佛普度一切眾生離開三界火宅,究竟圓成佛果的一大事因緣。諸佛的出世,跟眾生的煩惱、痛苦成正比例,眾生煩惱出現的時候、痛苦不堪的時候,正是佛出現的時候。也就是說,有苦難才有拯救,有黑暗才需要陽光。佛教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的價值,就在於我們有苦難。比如,我們與生俱來的生老病死,這是四聖諦苦諦裡面所要表達的,八苦。

如果眾生沒有苦,沒有對苦難的覺知,他是可以說不需要佛教的,佛教也不會來的。這就是在這個一四天下,北俱盧洲為什麼沒有佛法?北俱盧洲的眾生太享樂了,福報比較大,他感受不到生老病死的痛苦,他認為沒有這種需要,所以佛法不去那個地方。韋馱菩薩護法,叫三洲感應,其他的三洲,他都有這種痛苦的覺受和痛苦解脫的願望,韋馱菩薩去護持——三洲感應,唯獨不去北俱盧洲。這裡面就有深刻的哲理了。

我們末法的眾生,尤其處在五濁惡世的情況,人的智慧力、意志力,他會體現為反省、拷問。只要這種反省、拷問的知覺還存在,跟佛教結緣的人就永遠不會中斷!這是生命當中與生俱來的需求,也是生命當中本有的善根的種子。我等眾生都有本覺的佛性,這些本覺的佛性在發揮作用,它在熏習無明。熏習無明的這一個現象,就是他產生了厭離心,他覺得這樣的生命無意義,無價值,肯定還有更有意義和價值的本有的生命,他會去追尋,這就是他在覺悟。他有厭離之心,他有出離之想,他就要找一種辦法。佛教對這種追求生命意義的眾生就有不可抵禦的吸引力,他一定會走向佛法,唯有佛法才能解決他的終極關懷。

一切諸佛不斷地來到我們這個世間示現八相成道,他是為什麼?這一大事因緣在《法華經》裡面和盤托出,「唯以一大事因緣出興於世,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來這個世間,是要令一切眾生獲得佛的知見的——佛的「知」是佛的智慧,佛的「見」是佛的五眼。我等眾生是眾生的知見,迷惑顛倒。佛的知見從哪裡獲得呢?也就從眾生的無明的心裡面獲得的。無明是從哪裡來的?是從真如裡面,不覺顯現出來的。只要覺這個無明自性本空,了不可得,就回到了那個週遍虛空法界的妙真如性,離念靈知,這就是佛的知見。所以,佛的知見是屬於出世間法,眾生知見都是在世間。

「開」就開顯。佛性就在我們的無明的心裡面,一切眾生本具佛性,但是我們不了解,所以佛來講經說法,來「開」——打開。就好像一個很貧窮的女人家,吃飯都有問題,穿衣服都是衣衫襤褸,甚至衣食無著,那善知識告訴你:「你的家裡就有寶藏。」但這個窮女人不相信:「我哪有寶藏?我窮得不得了。」實際上就有寶藏,她自己不知道。所以佛菩薩來這裡要幫我們打開,我們自性有寶藏,然後一一指示,這是什麼寶藏,那是什麼寶藏,可以貿易成更多的錢財,你就是一個大富翁了。所以「開示」這兩個字是來自佛菩薩這一邊的。

悟入,是屬於眾生這一邊的。聞所未聞,覺悟了我本具佛性,能夠信解自己本具佛性,這個人就不一樣了,就有正知正見了,整個的生命就有一個全新的轉化了,這就是「悟」。悟了就要修。悟等於見道,見道就要修道,修道就可以證道,就是證得那個本有的如來藏性。證得不是從外來的,是本有的。一切眾生本來成佛,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本無動搖,自性本自清淨。這些都是大乘佛法要傳達的理念,是非常驚心動魄的。

大乘經典講般若的空性——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有為空,無為空,乃至有法無法空,十八種空,是讓你回歸佛的知見的。淨土法門講妙有,是藉助諸佛如來已經成就的這個淨土,來顯發我們本有的如來藏性的。無論是般若的空門還是淨土的有門,最終都是要讓我們回歸自性,圓成佛果的。方便有多門,歸元性無二,歸到本元都是一樣的。

所以阿彌陀佛以四十八大願建立的持名念佛往生淨土一法,是徹底地表達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度化九法界眾生出三界的這麼一個慈悲的本懷。我們深信切願持名就是發菩提心,這個菩提心就是諸佛的慧命所在。如果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不能傳揚,那是諸佛的出世的慧命就不完整了,就有殘缺。《無量壽經》的義理、境界、性相、因果,全體都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佛相傳的慧命所在。佛把這部《無量壽經》囑託給彌勒菩薩,也是要讓候補佛要弘揚淨土法門。彌勒菩薩在龍華三會也必定會把這部經典囑託到賢劫的第六尊佛的,一定要傳下去。這是九法界眾生出離生死,不僅僅是分段生死,乃至於變易生死的本源大法。

所以,在《阿彌陀經》裡面、《無量壽經》裡面宣說這個淨土法門的時候,就能感得十方諸佛伸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來證信,來讚歎,來護念一切念佛行人。無論是西天東土歷代的祖師,都在苦口婆心地勸勉,千經萬論地指歸,古聖先賢,人人趣向,萬水朝東,眾星拱月。這種狀態就表明《無量壽經》在大乘佛典當中不可思議的獨特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