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停心觀對治五種煩惱

五停心觀指不淨觀、慈悲觀、緣起觀、念佛觀、數息觀等五種停止、息滅心中煩惱魔障所修的觀想方法。

大乘佛法以成佛為目標,因此以念佛觀代替界分別觀,五種觀法合起來又稱為五門禪。就聲聞法而言,五停心觀是進入聖賢位前所必須修行的初階法門;就大乘佛教而言,五停心觀是修習禪波羅蜜前所不可缺少的方便法門。

所以,五停心觀在修行上的次第而言,處於基礎門檻的地位,學佛者不可不知。

一、不淨觀

不淨觀是指觀想自他肉體的肮髒、齷齪,以對治貪慾煩惱的觀法。《法華經‧譬喻品》說:﹁諸苦所因,貪慾為本。﹂眾生因為貪愛,在我、我所有上產生執著愛染,生起種種痛苦,所以學佛修道,想要獲得圓滿幸福的人生,首先必須止息心中的貪慾。

二、慈悲觀

慈悲觀又作慈心觀、慈愍觀,是多瞋眾生觀想由予樂拔苦而得到的真正快樂,以對治瞋恚的觀法。

三、緣起觀

緣起觀又作因緣觀,是觀想十二緣起,以對治愚癡的觀法。觀察「癡」這個字,可以了解癡是表示知見上有了毛病,因此,愚癡是指迷於真理所產生的邪見惑障。

四、念佛觀

念佛觀是念佛的應身、報身、法身,以對治惡業障的觀法。我們過去身、口、意三業所造作的惡業,未來都會招感惡報,如果在未受報的中間,想要修德行善,因為善與惡違,惡業往往會在此時升起,障礙善道。

五、數息觀

數息,梵語anapana,華譯安那般那,或阿那般那,略稱安般。ana,原是遣來的意思,轉指入息;apana,原是遣去的意思,轉指出息。所以,數息觀又稱安那般那念,指以計算自己的出息、入息,對治散亂的尋伺,而令心念止持於一境。數息觀有六種因相,即數、隨、止、觀、還、淨,這六因具足,才算是圓滿,因此又稱為六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