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如何平等饒益一切眾生

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暗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平等饒益一切眾生。(《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

上面這段經文很重要。我們面對的眾生很多,用什麼心態去對待他們?我們隨順他的方法是什麼?這裡就說得非常地明白了。對如是——就是以上所表述的這麼多不同種類的眾生。我皆,就是平等,不遺漏一個。悉皆如彼,如彼就是要順著他的希求、心性去隨順。一切要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切以他為中心。

我們恆順眾生就不是要讓眾生恆順我,是我要恆順眾生,我要理解他的處境,他的需求,他的好樂,乃至於他的煩惱,所以我皆於彼隨順而轉。這裡就有智慧了,先要隨順他,但隨順的過程當中,要生起觀照的智慧,要轉化他。那有眾生,他煩惱很重,說他要搶銀行,那你也隨順他去搶銀行,給他站崗,那行不行呢?那眾生有種種的慾望,我們最終隨順的是他的真性,但是他的煩惱,我們在恆順的過程當中要轉化。而這裡就有善巧方便。

我們民間有一個傳說,叫魚籃觀音。魚籃觀音就說觀世音菩薩觀察一個漁村有些眾生可度,他就變化成一個很美貌的少女,拿著魚籃,裡面有魚。那麼這個村裡的年輕人一看,一個美女來了,大家都來追求。這個美女就說,你們要娶我為妻就得要背誦經典。先是讓他們背《心經》,這一背,有好幾百人都背會了。那說你這麼多人,我也不可能嫁這麼多人,那你就背《普門品》,《普門品》也有好幾十個人背會了。再背《金剛經》,背《金剛經》也有五個人背會了。

最後背《法華經》,最後就是一個姓馬的背會了,就嫁給他了,成了馬郎婦。那嫁給他,就在新婚的晚上,忽然這個新娘子得了急病,暴病就死亡了。把這個姓馬的年輕人痛惜不已,就埋葬了。過了幾年之後,有一個老和尚到那去,告訴他們,你們不要那麼愚癡,那個魚籃少女就是觀世音菩薩。然後把墳墓掘開一看,金鎖骨連體,那是觀音的化身。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曾經參過一個婆須蜜多女,她是一個妓女,長得很漂亮。她這個菩薩呢,你只要跟她接近一下,就能得離貪慾際三昧。拿這個來度眾生。

所以這個「我皆於彼隨順而轉」,這裡面就有智慧,有慈悲。總之,面對種種不同的眾生,無論是善的眾生、惡的眾生,一個修普賢行願的普賢行人,一定要有慈悲心,同時也得要有智慧行,才能隨順而轉。

對這些眾生種種承事,就是把一切眾生看做是自己的父母,去恭敬地承事他。種種供養,這種承事供養就像對自己父母一樣地恭敬。在這世間對我們最有恩德的是父母,所以作為一個人,他要孝順父母,要知恩報德。所以在家裡,父母就是兩尊佛,供養父母勝過你供養阿羅漢的功德。如果你在父母面前,讓父母生氣,那父母每一聲怨恨的語言,這個做子女的就要墮落。所以這個要像孝子恭敬父母一樣地對待眾生。

師長,世間的師長給了我們知識技能,出世間的師長予以了我們法身慧命,我們也得要侍奉這些師長。所以對待眾生要像對師長一樣地恭敬,這個師長,甚至就像恭敬供養阿羅漢,乃至於供養如來一樣地對這些眾生。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恆順心態,就是要有一種平等心,觀照一切眾生,雖然他現在還是煩惱重重,福報不夠,相貌丑陋,甚至不如自己的福報,但是從體性上觀照,他有佛性,是未來佛。所以對待這些眾生,就像對待佛一樣地平等而沒有差異。

對這些眾生,這種隨順之法,就是要饒益眾生,利益一切眾生。這些眾生有病苦的時候,眾生總會生病,煩惱重。一般的病,有身體上的病,有心理上的病。尤其現在這個眾生煩惱重,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吃的食品可能都有很多化肥農藥,食品都不安全。現在想到《無量壽經》有句話叫「飲苦食毒」,現在是全面食毒的時代,呼吸的空氣都有毒,喝的水有毒,糧食蔬菜都有毒,所以生病的人就很多。對他身體上的病,一個是飲食,是四大不調,另一個也有業障病。無始劫以來乃至今生的業障,讓他生病了,這時候醫藥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你要給他作良醫,讓他消業障,過上一個健全的生活方式。比如現在得糖尿病的人,現在已經能夠確定,吃肉多的人容易得糖尿病。你讓他少吃肉多吃素,你就給他開了一個良方,你就是他的良醫。再加上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很快,競爭很激烈,所以人就有心理上的種種問題,抑鬱症,焦慮,恐懼不安,臆病,所以你得要讓他解決他心理上的煩惱。所以這個就得為一切病苦的眾生為作良醫。

於失道者,示其正路。從事相上來說,他迷失了路了,本來應該往南邊走的他迷到北邊了,你跟他指出個正路來。實際上這裡就講到,眾生迷惑顛倒,他就在三界六道輪轉不已,不能走到解脫的正道,所以你為這個迷失在三界六道的眾生指出一條解脫的道路,這就是「於失道者,示其正路」。

於暗夜中,為作光明。在黑夜當中走路,沒有光明就黑燈瞎火,那就容易掉到深淵裡面去,你要給他一盞燈。這個從法上來說,我們眾生在這裡就是無明長夜,你能為他講經說法,這就是法的光明照亮他的內心。

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貧窮無告的人,你佈施讓他得到衣食的溫飽。這裡從法上來說,他一點佛法都不知道,不了解自己有如來藏的珍寶,所以他就很貧窮了。雖然他有很多錢,但也就有句話叫窮得只有錢了,他也是貧窮的人。你讓他了解,通過佛法修行開發他自己內心的大方廣的寶藏,這就是「於貧窮者,令得伏藏」。

菩薩要這樣地去以大平等心饒益一切眾生,這是我們隨順眾生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