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教子之道

曾國藩(1811-1872)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37歲任禮部侍郎,後任總督,任大學士,直到封侯拜相,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都有獨到的見解;尤其是曾國藩的家教家風更為後人所傳誦。

一、曾國藩跳出「富不過三代」的歷史週期率

曾國藩在家中是長子,他的教育思想對其兄弟及子女等都有很深的影響。

長子曾紀澤精通詩文書畫,他刻苦學習英語成為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清代末年,在處理西北邊境危機中,曾紀澤憑其鬥志和談判藝術舌戰強敵,從沙俄口中奪回了伊犁城,從而取得清末外交史上惟一的勝利。

次子曾紀鴻喜愛自然科學,精通天文、地理,最精代數,著有《對數詳解》《圓率考真圖解》,還計算出100位的圓周率。

難得的是不僅其子成才,其孫輩曾寶蓀、曾約農等也都成為教育家和學者。

俗話說「富貴不過三代」,但據調查,曾國藩及其四兄弟家族,綿延至今190餘年間,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餘人,沒有出一個紈絝子弟。

如此長盛興旺之家,在古今中外皆屬罕見,原因當歸於曾國藩的教子有方。

二、曾國藩教子的六項內容

曾國藩認為持家教子主要應注意以下十事:

(一)勤理家事,嚴明家規。

(二)盡孝悌,除驕逸。

(三)「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

(四)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

(五)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

(六)家事忌奢華,尚儉。

(七)治家八字:考、寶、早、掃、書、疏、魚、豬。

(八)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

(九)不可厭倦家常瑣事。

(十)擇良師以求教。

歸納起來,曾國藩教子的內容主要有六項,即「勤、孝、儉、仁、恆、謙」六字。

1.勤

曾國藩認為子女教育中「以習勞苦為第一要義」;他提倡「勤理家事」、勤奮學習、勤勞工作,反對奢侈懶惰,「不可厭倦家常瑣事」。針對子弟生長於富貴家庭、慣於養尊處優的特點,曾國藩特別強調戒驕奢、倡勤儉、主敬恕、不忘本。他認為「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從不准許子女睡懶覺。在家裡男要掃地、種菜,女要做飯、織布。妻子、女兒跟他同住江寧(今南京)兩江總督府時,他規定她們白天下廚做飯菜,夜晚紡紗織麻到深夜,而且天天如此。

2.孝

「百善孝為先」,曾國藩提倡「盡孝悌,除驕逸」。他教育子女在家敬老愛幼,出嫁後尊敬公婆。

3.儉

曾國藩認為「居家之道,不可有餘財」,「家事忌奢華,尚儉」。他自己的日常飲食,總以一葷為主,非客到,不增一葷。其穿戴更是簡朴,一件青緞馬褂一穿就是三十年。他不准子女積錢買田,衣勿華美。對子女的婚姻,他認為品德為上,聯姻「不必定富室名門」。

曾國藩深刻認識到:「仕宦之家,不蓄積銀錢,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一日不勤,則將有飢寒之患,則子弟漸漸勤勞,知謀所以自立也矣。」人的本質有好逸惡勞的一面,如果父母蓄積足夠的錢物讓子女花銷,他為什麼還去吃苦呢?結果坐吃山空。如果「一無可恃」,則逼得他們去奮鬥、去謀生、去立業,結果能成大器。

4.仁

曾國藩教育子女仁義待人,認為「親戚交往宜重情輕物」。 「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曾國藩深刻地指出驕奢的害處,「蓋達官之子弟,聽慣高議論,見慣大場面,往往輕慢師長,譏彈人短,所謂驕也。由驕而奢,而淫,而佚,以至於無惡不作,皆從驕字生出之弊」。

為此他告誡子弟:「家門太盛,有福不可享盡,有勢不可使盡,人人須記此二語也。」「吾家現雖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風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聲罵僕從為首,戒惰以不晏起為首。吾則不忘蔣字街賣菜情景,弟則不忘竹山坳拖碑車風景。昔日苦況,安知異日不再嘗之?自知謹慎矣。」 他要求曾紀澤、曾紀鴻等日修「四課」:「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他要求子女「守先人耕讀家風,不要有半點官氣,不許坐轎,不許喚人添茶。」不許子女斥罵僕佣,不許輕慢鄰居,不許仗勢欺人。

5.恆

曾國藩說:「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窮,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牛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於此三者,曾國藩特別看重「有恆」。他教導曾紀澤:「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常者,恆也。

「學問之道無窮,而總以有恆為主」,做到有恆,既是易事,又是難事。說易,因為人人可以做到。說難,就在於難堅持,堅持幾天可以,堅持幾個月就難了,堅持幾年、十幾年,一輩子更難了。然而,只有「守常」,才能獲得成效。曾國藩結合自己的體驗,對兒子說:「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恆,自如種樹蓄養,日見其大而不覺耳。」因此,他反覆要求兒子「看、讀、寫、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

6.謙

曾國藩一生謙虛誠敬,謹慎持重,整肅端莊,他教育子弟也要借此修身,「以勤勞為體,以謙遜為用,以藥佚驕」。在對子弟的為人教育中,他多次強調主敬恕。他說:「聖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又說:「作人之道,千言萬語,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曾國藩寫的「忮求詩」中有「善莫大於恕,德莫凶於妒」二語,他教育子弟待人寬厚、寬容,設身處地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他在給弟弟的信中叮囑:「子侄輩須以敬恕二字常常教之。敬則無驕氣,無怠惰之氣,恕則不肯損人利己,存心漸趨於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