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身不可太皎潔,處世不可太分明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

持身清高固然是好事,然而過猶不及,任何事是都有一定的節度,尤其是對待大眾,更不能過於嚴苛。這一條就是教導我們:一個君子自己修身要嚴格要求,也要與人為善,包容別人的錯誤、缺點。

「持身不可太皎潔」,「皎潔」本來是形容月亮的明亮潔白,引申比喻人的節操清白,光明磊落。這句話就是說:立身修持不可以過於清白。「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污辱」指人事上的不如意,受到別人的玷污、譭謗;「垢穢」指他人乃至環境中一切不善的行為和現象;「茹」在這裡是忍受容納的意思。一切污穢塵垢我們都要能夠忍受容納。

「處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賢愚好丑要包容得。」和大眾相處不可以過於善惡分明,對形形色色的人,無論是賢能或是愚昧,善良美好或是丑陋邪惡,都要能夠包容。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包容別人的過失,以此擴寬心量,才能引導別人向善,不至於拒人千里,甚至激出禍害。所以古大德又說:

精明須藏在渾厚裡作用。

古人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

未有渾厚而得禍者。

精細聰明要藏在淳樸敦厚中起作用,以免過於尖銳而傷人。從古至今,招惹災禍的人十分之八九是聰明人,很少見到因為厚道淳樸給自身帶來災禍的。在歷史上可以看到:所謂法家如韓非、商鞅、晁錯等,都是因為過於精明,急於改變一些不好的現狀,不惜使用過激手段,最後不但沒能達到目的,反而給國家、人民以及自己帶來更大的災難,對後人都是很大的警示。

——輯自《格言別錄白話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