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之人與智慧之人的區別

世間上很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例如生是從哪裡來的,死後又去到哪裡,在世上幾十年有什麼意義和價值等等問題。所以說我們居住的這個地球叫做欲界,人只有一口氣存在,所面對的慾望,離不開財、色、名、食、睡,其實這五欲是罪惡的五條根。外界五花八門種種的物慾,如果沒有定力,我們很容易盲目地跟著境界走,產生很多妄想,什麼我見、我喜愛,我慢,乃至我癡等煩惱,令人心靈動盪。這些慾望,只要接觸到,人都希望追尋得到、乃至佔有。擁有之後,更不會安於現狀,總會與人作比較,更會用盡種種方法去爭取更多及更好。

聰明人常常運用自己在世間上所學到的知識去處理事情,不知道聰明只不過是根塵和合所產生「識」的作用,這種世智辯聰,不惜一切去爭取,會令自己產生很多煩惱,人變得越來越迷惑,給自己製造很多痛苦之餘,甚至會走錯路,最後令自己墮落。吸毒是一個例子,環境污染又是另一個例子,有人為了賺錢或陞官,用盡種種利己害人之手段去達到目的,這些人生百態,舉目皆是。

有智慧的人就不同了,他們已覺悟到人生之真理,知道活著是為了什麼,懂得從正業中去獲得金錢,孝順父母、奉侍師長,以回饋社會為己任,把快樂帶給大家,他人快樂即是自己快樂,他人有煩惱就去為他們解決。做這些事情不是為了名聞利養,而是盡自己在世上的因緣,付出一分綿力,所以不會把個「我」字放在第一位,用隨緣隨份這個心態去做有益他人之事,不論成功與失敗,都不會得意或埋怨。失敗之時,懂得用慚愧心去反省檢討,有錯則改,下次會做得更好。與此相反的有另一類人士,他們不論對與錯,為了保護自己,只要心內煩惱指數升高,便馬上為自己辯護,產生更多的不滿與瞋恨心。

你們認為後者有智慧嗎?有智慧的人,即使事情成功了,會感恩大家不分彼此,眾緣和合,才會成事。所以說有智慧的人,每當面對見聞覺知時,都會留意心中產生的感受,要自己覺醒。佛法不竟是從眾生身上求。我們要得到進步,也是要在眾人裡不斷去磨練。又能明白六道輪迴,所謂如是因如是果,種善因得善果之道理,那麼,對身口意就會謹慎用事,生活也自然過得開心自在,人生才有意義和價值。

在佛門裡就有學習智慧這一科,所謂得究竟解脫的三無漏學,智慧,是從戒與定開發出來的,我們用戒來管理違犯之心,用定來指揮散亂之心,用慧來開導愚癡之心。先學做人,學如何去管好自己的心猿意馬,對人上恭下和,處事明辨是非,做到處事恰到好處。不斷去改善圓融自己的修養,把正直之人格樹立起來,令自己做人處事合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至於定之修習,方法很多,總要經過一輪訓練,簡單來說,面對境界之時,先行深呼吸,停一停、想一想,找回自己的心,才不會惱亂行事,在順境時,不會生起憍慢的心,也不會被快樂所轉,這樣就會容易找對應付貪瞋癡三毒之方案。

學不成功的,都是因為沒有智慧,不願意把「我執」放下,不願意接受別人之意見,更不願意把自己擁有的,好的東西讓給別人;但不要忘記,人們的煩惱只因有「我執」,導致終日鬱鬱不樂。所以說要解脫煩惱,必須修戒定慧,發菩提心,有佛法智慧才有辦法,這才是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