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疾病、長壽和善終

最近一直在生病,每年陽曆的二月下旬到三月底,我的身體都會進入排毒模式,寒濕化火而出,發生季節性感冒,每天早起連續打好幾個噴嚏,常有清鼻涕,手腳畏寒,眼睛、鼻子似乎都在冒火,這些都是典型的寒濕化火症狀。

究其根本,在於脾胃虛寒,體質偏弱,在冬季容易受風寒,導致寒濕鬱積在體內。到了春天,寒濕便化火而出,持續處於感冒狀態。但這其實是好事兒,說明身體的免疫系統運行良好,它在進行自身調節,因為春天是排出體內寒濕的最佳季節。

能夠及時排出體內積聚的各種病邪之毒,例如寒毒、熱毒、濕毒、燥毒等等,就不會生大病。所以民間有「常得小病,不得大病」之說,是有其內在道理的。不僅中醫這樣看,據說有德國醫生做過相關的研究,發現經常感冒的人和不經常感冒的人對比,患癌症的比例要低。

其中道理何在?因為經常生小病,例如經常感冒的人,其免疫系統得到了反覆錘煉,會變得更加強大。同時,他們因為容易生病,所以比較注意保養身體,不願和別人去爭強鬥勝,也就不容易透支,反而不會積累成大病,甚至相對長壽。

從我身邊的親人來觀察,幾十年看下來,確實是這樣的。我的父親經常感冒,平時小病常有,但直到七十歲辭世也從未得過大病,從未臥床,一直能夠正常走路,生活基本可以自理。只是因為體力逐漸衰弱了,最後階段需要人照顧。

父親雖算不上高壽,但一生很享福,母親把他照顧的非常好,是地地道道的善終,心滿意足,在家裡無疾而終。

中國古人說人生有五福,五福臨門的人生最吉祥。哪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那些在ICU裡面插滿管子,因搶救無效而離世的人,無論你多麼高壽,嚴格來說可能還算不上善終。至少,不是最佳的離世方式。為什麼?因為臨終時你不由自主,被各種醫療設備和搶救措施所干擾,尤其是被輸液所干擾,不停地給你體內輸送營養,讓你在本該離世的時候,很難嚥下這口氣,不得安寧。

對於修行人來說,你臨終時如果不得安寧,則來世之去向堪憂矣。

臨終那最後的一念非常重要,一念嗔恨即墮地獄,一念吝嗇即墮餓鬼,一念牽掛糾結即墮畜生,一念慈愛善良則生人間,一念喜悅自在則超升天界,一念清淨離垢兼具善願則生淨土,一念無為透脫則入聖域。

最佳的離世方式是什麼?逝如秋葉之靜美。誰做到了?廣大農村的中華田園貓們早就做到了。

貓這種動物啊,和狗不一樣,它從來不把自己當奴才,具有強大的自尊心和獨立意識。聰明的貓還會尋找草藥給自己治病,到了最後時刻,大部分貓知道自己快要離世了,它就會在夜裡,拖著疲憊的身軀離家出走,獨自踏上不歸路,越走越遠,尋得一個僻靜所在,在精疲力竭時躺下,靜候死亡的來臨。

這種死亡方式非常高明,為什麼?因為你本來就不吃不喝,再加上一路跋涉,把身體裡面的能量基本都消耗光了,躺下之後,不久就會因內臟衰竭而自然死亡。這樣的死亡方式,痛苦最少,甚至可能沒有什麼痛苦。

前不久,我就在一條僻靜的山路邊,發現了一隻狸貓的尸體,一看就是家貓,毛色很乾淨,可能是冬天離世的,已經變成了乾尸,側臥平躺,四肢舒展,形態安詳。顯然,這就是一隻在臨終前離家出走的農家貓。像這樣的離世方式,是不是很接近泰戈爾所說的逝如秋葉之靜美?一個人能夠像這樣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不被打擾,無牽無掛,沒啥痛苦地安詳離世,就叫做善終。

上品的善終是無疾而終,平生心願已了,不遭厄難,完全做好心理準備,不被打擾地安詳離世。最厲害的人,能夠預知自己離世的時間。優秀的修行人呢,還能夠預知自己未來的去處,甚至坐脫立亡,來去自如。

和我的父親相比,我的母親體質完全不同,她平時幾乎不生病,極少感冒,極少發燒,但偶爾一生病就是大病。好在母親善於學習,善於調養身體,雖然一直有高血壓、糖尿病,但在79歲之前都控制得很好。這幾年確實年紀大了,連續得了幾場大病,最終都有驚無險,也是得力於弟弟的精心照顧,尤其是弟弟和醫生們一起探討治療方案,最終得以化險為夷。

關於如何照顧母親的晚年,在父親離世之後,母親、弟弟和我,三個人早有約定,弟弟主動承擔,他全權負責,出力出錢都靠弟弟,母親的遺產也都歸弟弟。我除了從修行角度為母親迴向祈福之外,如果有能力,我也出一部分費用,這是應該的。

關於治療方案,母親清醒的時候,母親和弟弟、醫生一起決定;萬一將來母親神志模糊,則由弟弟和醫生決定,我全力支持。

問:你有這麼好的弟弟真是難得,但假如你沒有兄弟姐妹,作為出家人,你該怎樣照顧父母的晚年呢?

答:別人我不知道,對於得閑山人來說完全沒問題。父親健在之時,主要由母親照顧父親,那時我在佛學院教書,有寒暑假,每年都會回去兩次看望父母。父親辭世以後,因為父母的住房條件很好,那是一個小城市,也適合養老,安靜的小區,108平方的一樓三居室雙衛,新房子,母親完全可以在那裡養老。

母親身邊還有好幾個關係很近的親戚,可以委託她們照顧母親,各種費用我來出。其實也不需要很多費用,因為母親是高級講師,每個月的退休金數量可觀,我再填一份兒上去,各方面就都夠了。

對於贍養父母來說,無論幾個子女,哪怕你是獨生子或獨生女,都沒關係,根據自己的條件,只要盡力就好了。在父母健康的時候多看看,多陪陪,一旦需要照顧了,要麼自己來,要麼請護工,具體看自己的情況而定,不可一概而論。只要盡力了,都是好樣的。

只要安排妥當,我還是可以寫文章的。當然,有一個孝順母親的弟弟確實太好了!得閑山人才可以安心寫文章,沒有了任何後顧之憂。

關於健康長壽,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醫藥和醫理都在世界上獨樹一幟,幾千年來,一直養護著中國人。我並不排斥西醫,必要時我一定會去治療,因為西方現代醫學有很多先進技術和治療手段,解決了不少醫學難題。但我更喜歡中醫,因為它更符合人體科學,更人性化,更對我的胃口。

從傳統文化和中醫學的角度來看,人的身體疾病,尤其是各種慢性病,應該「三分治,七分養」,治療為輔,養護為主。有的人以為「養」就是增加營養,這是不對的,養是指休養。對於古人來說,那時的百姓普遍營養差,增加營養確實很重要,但對於物質非常發達的二十一世紀人類來說,現在的人普遍營養過剩,適當節食,才是養生之道。

百丈禪師說過一句話:「疾病以減食為湯藥。」非常符合實際情況。關於飲食的尺度,《增一阿舍經》也說過:「若過分飽食,則氣急身滿,百脈不通,令心壅塞,坐念不安。若限分少食,則身羸心懸,意慮無固。」

簡單說,就是飲食必須適量,吃多了百脈不通,身心呆滯;吃的太少了也不行,氣力虛弱,心神也會浮動不安,連修行也不能勝任了。

什麼叫多,什麼叫少?如果不幹體力活兒的話,現在的人普遍吃的偏多了,大家可以隨著自己的實際情況減少食量,你會發現,身體反而變得更舒暢,精力反而會更充沛。對於寫作者和藝術家們來說,往往是空腹的時候,最有靈感。

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雖然我每年春天都會連續感冒一個月左右,但這其實是身體在主動排出寒濕之毒,是好事兒。偶爾生病是好事,這是身體在提醒你,你該休息了,該注意保養身體啦。

總之,生病不可怕,病病殃殃反而可能活的長。長壽與否其實不重要,活出生活質量才重要。臨終安詳自在,無牽無掛,以清淨善念結束這一生才算圓滿,這才最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