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

我們看丁七的「普等三昧願」。

這一段我們講到本尊的功德。前面是針對資糧位菩薩來說,在整個修學當中遠離遮障的果報而成就殊勝的果報。這以下是約著加行位的菩薩。加行位的菩薩,當然,他有禪定,那麼他禪定當中如果以本尊來當作他的一個相應法的話,他的禪定會產生一個增上的效果,第一個效果就是我們講的普等三昧。

我們都知道禪定有三個原則:第一個,要善取所緣境的相貌。比如說你是用呼吸的,你必須把你的呼跟吸,這種出入息,在心中顯現出來,要有一個所緣境。然後,心於所緣專一安住,心於所緣相續安住。假設你在修禪定的時候,能夠以本尊的名號或者他的身相當所緣境,那麼,以彌陀的名號跟身相為所緣境成就的三昧,叫普等三昧。

這個普等三昧有兩個好處:第一個,它是經常性的;第二個,能夠見到無量諸佛。

這個經常性就是一種陀羅尼的意思,它總持不失。我們一般的禪定在加行位的時候是不得自在的,比如說你在禪定當中顯神通,你觀想你這個時候色身是如夢如幻的,牆壁也如夢如幻,然後你就這樣走過去了。但是不一定每一次都成功,有時候就走不過去。我們一個初心的禪定的人,他整個禪定的入、住、出——他要入禪定、住在禪定多久、什麼時候出禪定,都不得自在。所以這個地方「經常」,表示他隨時可以隨心所欲地去顯現這種諸佛的身相出來,這是很特別的。就是他已經成就了陀羅尼,已經不會失掉。

第二個,更特別的是,他能夠見到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他在因地的時候只有憶念一尊佛,阿彌陀佛,可能只是憶念他的聲音,為什麼他果地能夠出現無量諸佛呢?這個就是普等三昧。這在一切三昧當中不可能的。一般修學呼吸的人,只能夠在呼吸當中成就三昧。如果你開始觀想杯子,你就進不去三昧,因為不是這個門。我們凡夫不能一即一切,法跟法是有障礙的。你習慣性用呼吸,你要進入禪定,就一定要用呼吸,沒有其他的方法。

但是念佛三昧不同。因為佛跟佛是相通的,你因地的時候憶念一尊佛,你在三昧當中不但能夠見到你的本尊阿彌陀佛,還可以見到藥師佛、多寶佛,這個就是所謂的「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就是因為你在禪定當中修本尊相應,有本尊的功德,所以這個三昧的第一個特點,功德不失,成就陀羅尼;第二個,他這個功德能夠普遍廣大。

所以智者大師說:「念佛三昧,三昧中王。」為什麼呢?他進一步說,為什麼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他講一個譬喻。他說:「譬如諸水,悉入大海,同其一味。」說這個水呀,味道當然不一樣。你看義德寺的仁義潭的河水,跟我們鹿谷的水味道不一樣,但是等到它流入大海以後,同一個味道。就是我們在因地的時候,那個明瞭的心,每一個人成就禪定的過程不同,但是你成就念佛三昧的時候,你這個三昧的力量可以見到十方諸佛,同一個味道,因為佛的法身是相同的。

所以,這個地方也就是說,你一個修學禪定的人,如果以阿彌陀佛當本尊的話,你那個三昧的量特別廣大,有這種「普等」的效果。這個就是我們說的「一即一切」,這種事事無礙的功德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