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壓力的辦法

恐懼感的來源

人往往因為沒有清楚認識自己而不能相信自己。對自己的能力、智慧、優缺點了解不夠充分,經常不是自己誇張自己的才華,便是膨脹自己的能力。自己不一定有這麼大的才能、有這麼大的把握,但在心中,則自信滿滿地誇張自己、伸展自己。在誇張、伸展自己的過程之中,就會遇到一些挫折與困擾,無法稱心如意地發展自己,於是產生了一種恐懼感。恐懼著將來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恐懼自己的手伸出去,會不會被別人打一拳?恐懼自己的腳伸出去,會不會被踩一腳?在這種情形下,隨時隨地處於一種壓力狀態──擔心自己會不會發生什麼事?

一個人求發展的心很強,卻不知道在求發展的過程中,究竟會發生什麼事,無法預先想辦法來掌控它,於是壓力隨之而來。

少一點得失心

減少壓力的辦法很簡單,即少一點得失心,多一點自知之明,然後在確定方向之後,要能夠全力以赴。

少一分得失心的意思是,不一定非要成功不可,不要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心態。如果抱持著非成功不可的心態,人都不能做了。成功不是僅僅靠個人主觀的意念,或個人主觀的努力,就能夠成功的。不管是那一方面的成功,都是有外在的、客觀的許多因素相互配合,那就是時也、事也、地也、命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成功不要驕傲,失敗也不必痛苦,心理大概就不會有很大的壓力了。

多半年輕的創業者,並沒有想到自己有什麼樣的條件,也不管會發生什麼事,只是想到也許可以試試看就去做了。很多人都是這樣開創出一番大事業的。

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年輕時,有擔當和嘗試的勇氣,能闖出一片天下來。年紀大了以後,畏首畏尾,考慮太多,反而有問題。

成功的創業者,總是帶著人人向前跑,也帶著自己跑,他的觀念很新,都走在時代的前端。這種人事實上也是集合著環境、集合著自己各種各樣的條件,根本不會感受到有任何壓力,曉得能成功固然很好,不成功,也沒關係。所以,少一點成敗得失的心,成功機率自然會增加。

找到自己的方向

可是要對自己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才能,知道自己的人緣,知道自己財力的資源,知道自己本身所處環境的條件,衡量看看這些因素是不是許可自己成功,而且能成功到什麼程度。

人要成功,又要面對壓力,所以要充分了解自己,多一點自知之明,然後找一個方向來全力以赴。所謂的方向,是一面成長自己,一面又能奉獻自己,成就他人。對自己有利,對他人、社會有益,就奉獻。有的人剛開始學醫,結果變成政治家,像國父;有的人原來是學文的,結果變成商人。

人生的過程中,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機會很多,可是機會是一回事,自己能不能掌握一個穩定不變的原則,又是另一回事。如果原則、方向一變再變,那就不能對社會大眾奉獻更多,對於自己的心理壓力也會增加很多。譬如,我會寫文章,我變成一個作家,好不好?我個人認為當一個作家,不如當一個和尚更適合。實際上,我從小就能寫,但是要看那一方面自己最能安心,對他人更有利益,就往這個方向走。

另外,專長和興趣最好能配合得當。比如,現在沒有興趣做別的事,只對某一項工作有興趣,那就去了解這項工作、朝這個方向發展。鎖定方向培養專長之後,就要盡力發揮、盡量努力深入,持之以恆,透天徹地去做,也可以不必管成敗的壓力了。

一個人只要鎖定方向,在努力的過程當中,一定會有許多的磨煉、挫折,沒有關係,這是正常的事。在心理上要預備好會有困難出現、有挫折發生、有變故等著,如果有這種預備的心理,就沒有什麼壓力。預料中的事情發生了,能夠處理的就處理,不能處理的事就接受,然後暫且放下來,待因緣際會時再處理,這叫作智慧。

何必放不下?

壓力通常來自對身外事物過於在意,同時也過於在意他人的評斷。譬如,一個人希望社會肯定、希望他人肯定,把自己的價值觀念交給社會、他人來評斷。社會給你評斷不好時,心裡就很痛苦,自己的地位、財產、名望下降時,也覺得很痛苦。

事實上,這些都是人家給的、環境給的,未必是自己的,何必放不下?人出生的時候,沒有財產、沒有名望、沒有地位、沒有身價,什麼也沒有。有了之後,成功時還可以,當自己沒落時,就很痛苦。怕沒落、怕倒霉,這叫壓力。所謂壓力,就是害怕不能伸展、成長,就是害怕遇到困難和挫折,心理上就是希望成功,求得保障。在工作上,認為自己沒有完成的事,責任沒有盡到,這也變成壓力。

不要把希望變成壓力

如何免除壓力?沒有完成的事,只要盡心盡力,就已經算盡了責任。就怕自己沒有盡心盡力、沒有全力以赴,那是遺憾的事。如果事情已經是這個樣子,那也不需要覺得有壓力。有的人事情還沒發生,心理壓力就已經很重、負擔很重,因為其他人要求你、期待你,自己也要求自己,這都是正常的。但是這不能視之為壓力,這是一個希望,一種期許。如果把希望當成壓力,反而會減少自己奉獻和努力的心力和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