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哪一種菩薩

這四弘誓願當中,其實菩薩是有兩種:

(一)悲增上菩薩:他在緣境的時候,他緣的大部分是眾生的相。眾生的苦惱相而發心,這種人是悲增上菩薩。就是啟動他修行的動力,來自於眾生的苦,這種人是悲增上菩薩。

(二)智增上菩薩:有些人他的發心是緣佛的功德,他為什麼願意放棄他生命的享受,還要減少睡眠、減少飲食,他要減少他福報的受用而修學呢?因為他看到佛的功德。那麼緣佛的功德而發心的,是偏重在智增上。

這兩種菩薩有麼不同呢?悲增上菩薩的修學:你看他大部分的時間,都不是在佛堂。他是在人群,那個塵勞的世界,去跟人家助念啦、參加義工啦,這種人是悲增上的。他大部分的時間是跟眾生打成一片的。當然這個也沒什麼好、壞,人生就是你的抉擇。那麼這種菩薩在成佛之道當中,先成就福報再成就聖道,他成就聖道的時間會比較晚。

那麼智增上菩薩,他的生命當中的時間,大部分是在佛堂,或是去打佛七,或是去聽經。因為他偏重在上求佛道。悲增上菩薩偏重在下化眾生。

所以我們講上求下化,其實這個過程是有所偏重的,沒有一個人,兩方面都具足的,不太可能。總而言之,菩薩是有兩種,一個緣眾生相而發心;一個緣佛道相而發心。就產生悲、智。智增上的菩薩,他會先成就聖道,再成就福報。

總之,只要你緣眾生相也好,緣佛道也好,只要你發起了菩提心,你就是一個菩薩,你就有菩薩的戒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