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大法會有帶領眾僧之職者九人:一導師、二咒願師、三唄師、四散花師、五梵音師、六錫杖師、七引頭、八堂達、九衲眾。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意有三種差別】 p1209 成唯識論五卷四頁云:此意差別、略有三種。一、補特伽羅我見相應,二、法我見相應,三、平...(名數)一求財不遂。二設得即耗。三眾不愛敬。四惡名流布。五死入地獄。見中阿含經。...異熟,為果報之異稱。記,即判斷、斷定之意。無記,指不可斷定為善,亦不可斷定為惡,而為非善非惡之性。異熟無記,...【自性心散亂】 p0600 顯揚十八卷二頁云:自性心散亂。謂五識身。...【大菩提】 p0240 如大菩提五相中說。 二解 無性釋一卷八頁云:亦覺亦大,故名大菩提。或覺大性故,名大菩提。此大...(1858~1927)廣東南海人。原名祖詒,字廣夏、更生,號長素。氏精於孔學,對佛學之奧旨亦多體會,其著作中,每多佛...(天名)Brahman,略曰梵摩,一雲梵,即梵天也。千手經曰:與無量梵摩羅天俱。或謂是梵天與摩羅王相合者。...【欲尋】 p0982 法蘊足論八卷十六頁云:云何欲尋?謂欲貪相應諸心、尋求,遍尋求,近尋求,心顯了,極顯了,現前顯...【舍濫留純識】 唯識宗依三性觀的觀行法門,立此五重唯識觀,舍濫留純識為第二種觀法。識有八種,各各有相、見、自...【宣說正法有五大果勝利】 p0888 瑜伽四十六卷十八頁云:諸佛菩薩、為諸有情、宣說正法;當知有五大果勝利。何...【十重障】 p0102 十重障者:十重障者。一、異生性障,二、邪行障,三、暗鈍障,四、微細煩惱現行障,五、於下乘般...教觀綱宗(原名一代時教權實綱要圖。長幅難看。今添四教各十乘觀。改作書冊題名) 北天目蕅益沙門智旭重述 佛祖之要教...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
我們常說,念佛一定要建立在信願上,要用心把念佛人自我的覺受念出來。我們每天用這樣的發心來念佛,久習成性以後,...
那些在修行路上曾有過的障礙,其實沒什麼大不了,我發現其實凡事忍耐、心中有佛就能挺過去。 打佛七要能忍,克制想...
有一次,南泉普願禪師偶然到達一個村莊,不料見到莊主在莊外迎接。 這使南泉大為驚訝說:我凡是要到一個地方,事前...
當今社會,人們認為只有豐裕的物質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樂的基礎,只有物質享受才是人生的價值所在。由於這種觀念在社...
所有經典的學習,是改造思考模式。我們盡量養成布施的思考模式,有東西盡量試著跟人家分享,養成持戒的思考模式,為...
萬曆四十三年七月二日,傍晚,杭州雲棲寺丈室內。八十一歲高齡的蓮池大師面西而臥,即將入滅。 早在半月前,大師即...
佛法對人生的解釋,是從因緣的角度來解讀人生的,說諸法因緣生。當然,這個觀念世間慈善家也提出說──善有善報、惡...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狀。說寺裡的僧人把偷偷把常住的錢拿出去蓋廟。老和尚就跟告狀的弟子說:他幹嘛不多拿...
九僧
【佛學大辭典】
上篇:九業 | 下篇:九漏 |
(雜語)遼志曰:遼俗十月內,五京進紙衣甲器械。十五日,國主與押番臣,密望木葉山,奠酒。用番字書狀同燒化,以奏...
意有三種差別
犯戒五衰
異熟無記
自性心散亂
大菩提
康有為
梵摩羅
欲尋
舍濫留純識
宣說正法有五大果勝利
十重障
【大藏經】教觀綱宗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悲華經

用零散的時間來修系緣念佛法

今生忍耐,報盡即生西方

真正的大道不需要任何神通與炫奇

【推薦】把寬廣的人生釘在求財享樂的一角上

布施的重點在於改造思想

蓮池大師一生的示現: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實念佛

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