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惑十六使者:
一、於欲界有貪、嗔、癡、慢、身見、邊見之六惑。
二、於上二界各除嗔而餘五惑,故合為十惑。
三、六惑合十惑,成十六惑。
┌苦┐ ┌十使┐
│集│各有(貪、嗔、癡、慢│十使│
┌ 欲 界 ┤ ├ 、疑、身、邊、邪┤ ├四十使 ┐
│ │滅│ 、取、戒、) │十使│ │
│ └道┘ └十使┘ │百
┌見惑┤ ┌苦┐ ┌九使┐ ├十┐
│ │┌色 界┐│集│各有(貪、癡、慢、疑│九使│三十六使│二│
│ └┤ ├┤ ├ 、身、邊、邪、取┤ ├三十六使┘使│百
二惑┤ └無色界┘│滅│ 、戒、) │九使│ │二
│ └道┘ └九使┘ ├十
│ ┌ 欲 界 ……貪、嗔、癡、慢、身見、邊見、…六使┐ │八
└思惑┤ 色 界┐ ┌五使│ │使
│ ├……貪、癡、慢、身見、邊見、……┤ ├十六使┘
└ 無色界┘ └五使┘
佛弟子文庫 > 佛學次第統編 > 正文
窣睹波大吉祥,梵名 Stūpa-mahā?rī,音譯窣睹波摩訶尸利。七白吉祥之一。又作塔大吉祥菩薩、窣堵波大吉祥菩薩、...(1352~1431)日本臨濟宗佛畫師。淡路(兵庫縣)人。號破草鞋、赤腳子。師事東福寺之大道,後任東福寺殿司,故世稱...(故事)釋迦佛出家已後至成道為六年苦行也。因果經曰:便前進伽闍山苦行林中。(中略)宜應六年苦行。無量壽經上曰...【到無障處】 p0826 佛地經論二卷二頁云:到無障處者:顯示世尊永斷所治殊勝功德。謂已證得解脫一切煩惱所知二...梵語 kālāntarābhiprāya。指如來以別時之意趣而說法。又作別時意趣、時節意趣。為四意趣之一。如誦持多寶佛名,...小乘之律法,授具足戒時,教授師為簡別受戒者之器或非器,而設有十三難與十遮,以詢問受戒者。略作遮難。又作遮道法...(名數)一是心不雜一切之煩惱。二是心相續不貪異乘。三是心堅牢,一切外道無能勝者。四是心一切眾魔不能破壞。五是...(人名)Sena,譯曰軍。見賢愚經六。...證悟之無漏正智。指菩薩於初地證悟中道真實之理之無漏正智。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下(大八·八四二中):「證智...法身,指佛之自性真身。歷來大小乘諸家有關法身之說各異,有二身、三身、四身、五身等諸說。(一)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Niancheng 元代禪宗楊岐派僧人。俗姓黃,號梅屋。世居華亭(治所即今上海松江)。12歲出家,從平江圓明院體志學...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從前有一個商人,借給別人五分錢,那人很久沒來還,他就跑去索取。他到那面去,路上經過一條大河,僱船用去兩角錢,...
問: 一個人有信願行三資糧,不管佛號念的多與少、功夫淺與深,都能往生。可是有人說只有不生病才能往生。如果是橫...
我們在修學大乘佛法的過程當中要掌握一個原則,站在佛菩薩的角度,他的目的是要度化眾生,所以從佛菩薩的角度來看,...
問: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請師父開示。 能弘大和尚答: 害人的不能求,利人的你可以求,解脫的可以求,成...
進入農曆五月,大家吃飯是不是沒有胃口?是不是覺得四肢沉重無力?睡眠也不好?那是因為進入到五毒月啦!可是,五毒...
原文: 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 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李嘉誠說:有時看似是一件很吃虧的事,往往會變成非常有利的事。這就是吃虧是福,這就是現實生活的得失之道。小處吃...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 我們修淨土的人,當然是以阿彌陀佛為你的本尊;本...
思惑十六使
【佛學次第統編】
上篇:見惑百十二使 | 下篇:結 |
華譯為藏,是包含攝持的意思。...
窣波大吉祥菩薩
吉山明兆
六年苦行
到無障處
別時意
十三難十遮
初發心四十一義
羨那
證智
五種法身
念常(1282~1341)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為小失大

橫死可以往生嗎

找到自己契機的法門來修學

學佛什麼事能求什麼事不能求

「五毒月」到底毒在哪裡

日常生活俗事太多該怎麼修
處處不想吃虧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