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與大悲差別】 p1173

佛地經論五卷十一頁云:聲聞等悲、不能拔濟一切有情;唯緣欲界少分行相,暫時而轉。如來大悲,普能拔濟一切有情;通緣三界遍滿行相,恆時而轉。

二解大毗婆沙論八十三卷四頁云:問:悲與大悲、有何差別?答:名即差別。謂名為悲,名大悲故。復次悲以無瞋善根為自性。大悲以無癡善根為自性。復次悲對治瞋不善根。大悲對治癡不善根。復次悲在四靜慮。大悲唯在第四靜慮。復次悲是無量攝。大悲非無量攝。復次悲在異生聖者身中成就。大悲唯在聖者身中成就。復次悲在聲聞獨覺及佛身中成就。大悲唯在佛身成就。復次悲但能悲而不能救。大悲能悲亦復能救。如有二人、住大河岸,見有一人為水所溺。一唯扼手悲嗟而已,不能救之,悲亦如是。第二悲念,投身入水、而救濟之。大悲亦爾。尊者世友、作如是說:悲但緣欲界苦所苦有情。大悲緣三界苦所苦有情。復作是說:悲但緣麁苦所苦有情。大悲緣麁細苦所苦有情。復作是說:悲但緣苦苦所苦有情。大悲緣三苦所苦有情。復作是說:悲但緣身苦所苦有情。大悲緣身心苦所苦有情。復作是說:悲但緣現法苦所苦有情。大悲緣現法及後法苦所苦有情。復作是說:悲但緣近苦所苦有情。大悲緣近遠苦所苦有情。復作是說:悲但緣現在苦所苦有情。大悲緣三世苦所苦有情。大德說曰:大悲是佛第四靜慮不共住法。能遠隨行,能細隨行,能遍隨行。普於一切怨親中品諸有情類,平等而轉。悲與異生聲聞獨覺、皆等成就。定不能緣色無色界。悲與大悲、是謂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