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半滿教、半滿二字教。即半字教與滿字教之併稱。半字,原指梵語之生字根本,即字母;滿字,則指集合字母所構成之文字。印度古代之毗伽羅論(梵 Vyākarana)為一本著名之文法書,於五章中之第一悉曇章系明舉生字之「半字教」;若以全部五章而授之,則屬「滿字教」。於佛教中,乃轉用其意,以半字教引申為小乘聲聞之九部經,而以滿字教引申為大乘方等之經典。此種半滿二教之分法,約同於大小二乘之分類。半字教乃根據北本涅槃經卷五與卷八之譬語而來,涅槃經載,如教育子弟,先教半字,後教滿字毗伽羅論;故佛陀說法先說小乘九部經,後說大乘方等經典。

除上記之外,有關半字、滿字之解釋,據出三藏記集卷一、涅槃經義記卷四上等之說,從所表之意義而言,說世間事,使生煩惱者,稱為半字;說出世間事,使生善者,稱為滿字。歷來諸師多以此作為教判之稱:(一)相傳系北涼之曇無讖及隋之慧遠,認為小乘聲聞藏為半字教,大乘菩薩藏為滿字教。(二)北魏菩提流支所立,謂佛陀成道後十二年中所說之教法為半字教,十二年以後所說者為滿字教。(三)智顗及窺基認為,半滿二教即大小二乘之意。(四)荊溪湛然以之配於天台四教,即藏、通、別等三教為半字教,僅有圓教為滿字教。(五)涅槃論一書將此二教配於漸教、頓教之說法,然其所謂漸教指聲聞緣覺之教,頓教指涅槃之教,與後世禪宗之頓漸教法無關。總之,一切佛教可歸納為半滿二教、權實二教(權假教與真實教),故全部之佛教教說亦可總稱為「半滿權實」。[華嚴經疏卷一、法華玄義卷十下、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一、天台四教儀集註卷上](參閱「二教」211、「半字滿字」1591) p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