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善與性惡之併稱。又作性染性淨。即謂善、惡俱為眾生本有之性德。眾生本性,於先天具有之善、惡,稱為性善、性惡;後天行為所生之善、惡,稱為修善、修惡。天台宗與華嚴宗就性善性惡有不同之說法。(一)於天台宗,主張一念三千之說,謂十界(六凡四聖)中之佛界與其他九界之眾生,皆具三千迷悟之法。依智顗之觀音玄義卷上載,佛陀斷盡修惡唯存性惡,一闡提斷盡修善而唯存性善。性善性惡永不喪失。佛不斷性惡,若受慈善根力之薰習,可成為至阿鼻地獄教化眾生之自在作用;一闡提不斷性善,故遇緣則得發善。宋代四明知禮強調性具三千之說,重視性惡,認為天台宗之特色在性惡法門(性惡說教)。

(二)於華嚴宗,有性起性惡之說。法藏於華嚴經探玄記卷十六謂,染淨之法雖皆依真而立,然染有違於真而非真之用,故僅以淨稱為性起。又據澄觀之華嚴經疏卷二十一、華嚴經疏演義鈔卷四十二等所釋,妄體本真,故如來不斷性惡,一闡提不斷性善。又宗寶之華嚴經行願品疏鈔卷一、圓覺經略疏卷二等亦承此說而論性惡,惟以心為能造,佛及眾生為所造。華嚴宗即以性起說而異於天台宗。[大乘起信論、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三、止觀義例卷上、十不二門指要鈔卷上、四明尊者教行錄卷三](參閱「止惡修善」1476) p3237